上周,蘇伊士運河因貨船擱淺中斷,給世界貿易特別是歐亞貿易帶來嚴重負面影響,進而沖擊全球各類商品的供應鏈安全。事件暴露出全球貿易運輸存在的嚴重隱患,也帶來了更多的警示和思考——全球貿易運輸通道需要更完善的“安全備份”。
自從新航路開辟,人類進入海洋時代之后,海上運輸因其運量大、成本低而成為國際貿易中最主要的運輸方式。國際貿易總量中的三分之二以上都是通過海上運輸。不過,以海上航線為主體構成的全球貿易運輸通道,其軟肋同樣突出。且不說惡劣的海洋氣象條件、突發(fā)的地緣政治風險都能輕易對航線安全構成威脅,僅僅是目前海上航線“咽喉要道”過于集中在10多個關鍵節(jié)點的現狀,就大大提升了全球貿易運輸的風險。無論是歷史還是當下,往往是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等地一成為新聞焦點,全球貿易就不得不跟著“擔驚受怕”。
就拿這次出事的蘇伊士運河來說,位于歐洲、亞洲、非洲交接處,又是連接地中海和紅海的唯一海上通道,約12%的世界貿易量由此運輸,全球特別是亞歐貿易往來尤其倚重此路。如此要津,卻因一起看似不起眼的意外事件停止運作,其脆弱程度可想而知。
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這個問題,海上新航路的建設正在展開。如俄羅斯積極推動的北極航道,是一條從北歐出發(fā),向東穿過北冰洋巴倫支海、東西伯利亞海及白令海峽等海上通道,船只可經此駛往太平洋沿岸國家。有分析指出,與傳統(tǒng)南方航道相比,亞歐國家通過北極航道運貨可節(jié)省10%到30%的時間,北極航道的商業(yè)開發(fā)價值日益受到重視。
除了海上航線,陸上通道開辟擴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如對亞歐大陸而言,無論是從經濟成本還是輻射范圍角度考慮,陸上運輸特別是鐵路運輸前景十分廣闊。有研究機構測算,從成本看,中歐班列運費是空運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運輸時間是海運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對于高附加值、強時效性等特定物流需求具有比較優(yōu)勢”。而從輻射范圍看,中歐班列為亞歐大陸橋沿海地區(qū)和內陸腹地、內陸腹地之間以及亞歐大陸周邊國家地區(qū)密切對接亞歐內陸市場提供了更多的運輸方案。
經過去年疫情的沖擊,亞歐大陸橋陸上通道的“成色”已在極端條件下得以驗證。2020年中歐班列“逆勢”增長,承接海運、空運轉移貨物,首次突破“萬列”大關,全年開行12406列,同比增長50%,通達21個國家的92個城市,為穩(wěn)定國際供應鏈產業(yè)鏈、助力中歐共同抗疫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應當看到,新運輸通道的建立完善并非朝夕之功,其建設進程恐怕也不會一帆風順。不過,正所謂事在人為,凡事只有開始推進才有真正改變的可能。據世界貿易組織預測,2021年全球貿易復蘇力度與趨勢仍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完全復蘇有待時日。在這種局面下,將各方面的風險因素降至最低,減少對海上“咽喉要道”的過度依賴,開辟更多的海上陸上通道,將是更具遠見的選擇。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tǒng)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qū)南三環(huán)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