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輔助行業創舉,這款神器讓您徹底解放雙手。”近日,一款號稱“自動駕駛神器”的商品在網上銷售。據媒體調查,這款號稱“自動駕駛神器”的商品,多為配重環或運動手環等商品,沒有科技成分,使用時存在安全隱患。
經常開車的人,難免會接觸到各種與車有關的“神器”。比如幾年前,一款名為“開車神器”的商品悄然熱銷,其主要功能是便于開車時使用手機,如通話或查閱短信等,由于該“神器”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曾被央視曝光。今年以來,汽車“神器”更是扎堆出現,幾個月前,“停車神器”因涉嫌非法改裝剛被叫停,此后又出現極易引發火災的“降溫神器”,“降溫神器”還在熱賣當中,“自動駕駛神器”又現身網店。也許過不了多久,還會出現其他汽車“神器”。
在自動駕駛技術廣受關注的當前,這款“自動駕駛神器”因搭上這個科技熱點而廣受追捧,但實際上,該產品與自動駕駛智能技術毫不相干,只不過是智能運動手環等產品的功能拓展而已。其原理是通過捆綁、固定等方式對方向盤施加壓力,模擬駕駛者握緊方向盤的裝置,給輔助駕駛系統營造駕駛者正常駕駛,雙手緊握的假象。業內人士認為,輔助駕駛系統不是全自動駕駛功能,駕駛人脫開雙手是一種極不安全的駕駛行為,并可能妨礙公共安全。
說穿了,這款“神器”充其量只能發揮一點點機械性省力的作用,而不是智能操控。但由于該產品名不符實,就很容易對司機形成誤導,倘若真有人借助此產品來“自動駕駛”,就容易釀成交通事故。
汽車“神器”頻現,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有統計顯示,2020年,全國居民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為37.1輛。這么大的市場,可為任何一種汽車創新產品帶來巨大商機。因此,頻現的車輛“神器”更多是利益驅使之下的產物,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然而,汽車不比其他普通商品,汽車是要開上道路的,汽車“神器”一旦出現問題,將對交通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到時候,可不是產品的開發與銷售者的“免責聲明”就能推脫責任的。
如何面對和處理汽車“神器”,也很值得社會深思。有律師認為,“自動輔助駕駛神器”等產品屬于新事物,現行法律目前并沒有對此作出明確規定,對相關的權責認定造成了一定的挑戰。這說明,規避汽車“神器”帶來的危害,除了消費者要認清類似產品的真面目和風險之外,還應盡快出臺相關政策與規定,從生產、銷售、使用等各環節,嚴格管制類似“神器”。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