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3日召開的全路電視電話會議上,國鐵集團黨組突出強調要堅守安全穩定底線。全路干部職工要聚焦“兩堅守兩實現”,統籌發展和安全,牢牢守住安全穩定底線,為完成年度主要目標任務、實現鐵路“十四五”良好開局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堅守安全穩定底線,是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需要。鐵路是國民經濟大動脈、重要基礎設施、重大民生工程,也是社會公共安全的重要領域,鐵路安全暢通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和對鐵路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站在維護國家總體安全大局的高度,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安全第一不動搖,堅決確保鐵路大動脈安全暢通,為“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作出積極貢獻。
堅守安全穩定底線,是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必然要求。鐵路是大眾化交通工具,與百姓民生息息相關。確保鐵路安全穩定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責任重大。我們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擺在第一位,確保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不動搖、不移位。
堅守安全穩定底線,是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安全是鐵路的永恒主題,是鐵路的生命線。近年來,鐵路改革發展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很關鍵一條就是保持了鐵路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實踐證明,什么時候鐵路安全形勢穩定,鐵路事業就會得到長足發展;什么時候安全陷入被動,鐵路事業發展就會受到影響。我們要始終把安全生產擺在鐵路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以高水平安全生產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
鐵路安全生產具有艱巨性、復雜性、反復性、長期性。做好安全工作如滾石上山、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必須持之以恒、永不懈怠,主動擔當、積極作為,錨定安全穩定的目標不放松,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確保鐵路安全生產長治久安。
堅守安全穩定底線,必須樹立底線思維、增強風險意識。要堅決守住國鐵企業的政治紅線和職業底線,把能不能守住安全底線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科學研判安全形勢,有力有效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及時防范、化解和規避安全風險,牢牢把握安全生產主動權。
堅守安全穩定底線,必須始終保持對安全生產的高度敬畏感。要始終繃緊安全這根弦,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高度敬畏鐵路安全規律、歷史經驗、規章制度、專業管理,把安全發展理念貫穿到現場作業和日常管理的全過程,知法度、不蠻干,聚精會神抓安全保安全,堅決確保高鐵和旅客列車安全萬無一失。
堅守安全穩定底線,必須依法依規加強鐵路安全管理。要以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為著力點,以建設法治國鐵為目標,大力推動安全生產法治化建設,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解決安全生產問題,規范干部職工的生產、管理行為,不斷提高鐵路安全管理水平。
堅守安全穩定底線,必須筑牢安全基礎。要持續加強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夯實安全基層基礎,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持續強化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安全保障體系,持續深化鐵路安全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建設,著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鐵路。
堅守安全穩定底線,必須正確處理安全與運輸效率效益的關系。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決克服被動保安全的思想,不能遇到問題消極對待、簡單處理,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科學研判、精準施策,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路網運輸效率,為客貨運輸上量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堅守安全穩定底線,必須立足當前抓好現實安全。要緊盯季節性安全關鍵,慎終如始做好鐵路防洪工作;要徹底整治安全反思查找的問題,嚴把設備秋檢、現場作業、施工安全、路外環境整治等關鍵環節,有力有效防控安全風險;要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科學精準落實站車疫情防控措施,筑牢鐵路疫情防控堅固防線。
堅守安全穩定底線,必須緊緊依靠職工群眾,堅決確保職工隊伍穩定。各單位各部門要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人民群眾期盼的事、基層一線困難的事、干部職工發愁的事;要加強對職工群眾的政治引領、思想引導,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和分析研判力度,增強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職業榮譽感,更好地激勵廣大干部職工投入安全生產和運輸經營工作。
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越是形勢嚴峻復雜、越是任務艱巨繁重,越要堅守安全穩定底線不動搖。全路各級組織和廣大干部職工要堅定信心、奮力進取,全力確保鐵路持續安全穩定,堅決打贏“兩堅守兩實現”攻堅戰,確保如期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為實現鐵路“十四五”良好開局奠定堅實基礎。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