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對“洋垃圾”實施禁令近一年時間后,據報道,在近期一次世貿組織(WTO)進口許可委員會例會上,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5個WTO成員呼吁中方提高對廢料進口限制的透明度。對此,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教授25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說,作為制造業大國,我國進口固體廢物是為了解決原料供給,必須以環保為“準繩”。
提高進口門檻,把臟的差的擋在國門外
據介紹,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我國開始進口可以用作原料的固體廢棄物,作為資源不足的補充。據原環保部提供的數據,我國“洋垃圾”進口規模在90年代后迅速擴大,從90年代的450多萬噸/年增長到2016年的4500萬噸/年。
清華大學環境固體廢物控制研究所蔣建國教授也表示,我國自身的巨大垃圾產生量已經給安全處理消納帶來極高難度,“洋垃圾”的進入更是雪上加霜。比如電子垃圾中包含1000多種不同成分,會釋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質;甚至會攜帶無色無味放射性污染物質,不易察覺,無害化處理難度更是超過其他污染物質。
“目前,制造業依然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還需要大力發展和升級。因此,為了保證原料供給,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還是需要的。”但杜歡政也強調,必須“提高進口門檻”,好的才允許進來,堅決把臟的、差的、有毒有害的擋在國門外。
資源再生企業多為“散亂污”
我國資源再生行業還存在技術水平低下、規模小等問題。蔣建國說,以進口廢物為原料的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有不少為“散亂污”企業,污染治理能力低下,多數甚至沒有污染治理設施,加工利用中的污染排放嚴重損害當地生態環境。進口廢物主要靠人工分揀、手工拆解,其攜帶的病毒、細菌等有毒有害物質可能直接感染從業人員。
“因此,我國還需要提高資源再生行業的門檻,增加準入條件,如企業必須具有一定規模,進入循環產業園區集中管理,保證環保達標等。”杜歡政說,對資源再生行業不能“一刀切”,要“打掉”的是粗放的、污染嚴重的小作坊。“其實,資源再生行業不乏如英科、廣東金發這樣規模化、規范化的大企業或上市公司,他們對廢塑料等再利用,不但環保達標,而且生產的多是高端產品,提高了附加值。”
根據經濟和環境成本核算來完善進口政策
杜歡政認為,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口面臨的是環保、資源兩個維度的問題。“從目前的情況看,如果不進口廢塑料,就要進口石油;不進口廢鋼鐵,就要進口鐵礦石。究竟進口哪一類,環境成本會更高?比如進口廢鋼鐵與用鐵礦石來生產鋼鐵進行比較,對其經濟和環境成本進行核算,一個一個地進行評價,再根據評價結論來完善我們的進口政策。”
我國也在提高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標準。原環保部會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了《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冶煉渣》等11項國家環保標準。新標準就調整了進口廢物中非危險性廢物的夾雜物指標,將廢有色金屬標準中一般夾雜物控制指標調為1%;考慮廢物的品質,如進口廢五金電器中可回收利用金屬的含量由不低于廢五金電器總重量的60%提高到80%等。
“其實,經過幾輪修訂,我國進口廢棄物管理政策已經是比較完善和嚴格的。”有業內人士說,我國與“洋垃圾”相關的管理部門很多,如環境、發改、商務和海關等,部門間也需建立良好的協調機制,以保證經濟和環保的雙贏。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