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交管部門排查消除交通安全隱患 |
今年以來,武漢交通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大幅下降,這一成績在全市汽車保有量超過300萬輛,日均出行人次超過3000萬的大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出。武漢市公安局交管局以“全力壓降交通事故,就是最大的民意和民生工程”為工作出發點,成立道路交通安全風險防控中心,使全市交通安全風險預警更及時,事故防降效果更明顯,危險路段治理更有效,安全事故責任單位追責更有力。
智慧交通系統助力交通安全防控
武漢市公安局交管局道路交通安全風險防控中心負責人王雅芬介紹,過去,道路交通事故防范主責在事故處,事故處在對事故進行分析時卻發現:不少事故的發生往往與道路建設、標志標線、車輛和駕駛人管理息息相關,而這些工作又分散到指揮、秩序、車管等業務處室。創建風控中心就改變了這種工作架構,打破了內部分工壁壘,以交管信息化為基礎,建立分析預測和風險防控體系。
風控中心明確了研判事故風險、排查安全隱患、事故深度調度、推進協同共治等四項工作職責,均打破了過去靠勤務、整治為主的單一化治理風險的工作格局。
風控中心充分運用智慧監管系統、事故違法分析系統、車控網等智慧系統,實時監控、掌握重點駕駛人、車、路的風險隱患。不僅如此,風控人員還通過數理模型,接入人、車、路、環境等數據,建立風險指數評估體系,對重要節點、道路實現具體風險評估,按紅、橙、黃、藍色分四級預警,針對節假日、大型活動等,根據預警內容,制定詳細方案,切實將事故預防關口前移。
通過預警,今年的節假日期間,全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47.7%。同時,風控中心還充分利用交通安全專業委員會的平臺,統籌安監、城管、建委等18個部門,每月召開聯席會議,實現情報互通和隱患共治,解決了一大批涉及多部門的隱患問題。
分析事故發生率主動排除安全隱患
2018年以來,武漢市交通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1.3%、21.4%,創下歷史新低。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風控中心對交通事故發生率進行的前置性分析。風控中心不僅對每一起傷亡交通事故的原因進行深度分析,還定期把一些雖沒有發生事故、但存在事故風險的點挖掘出來。發現問題路段,主動進行隱患治理,整改評估,聘請專業團隊,全程參與今年武漢市區兩級255處危險路段的科學選點和精細化設計,有效地防范了事故風險。2018年以來,已完成治理的隱患路段,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減少39人,占今年死亡人數減少總數的三成。
針對大事故頻發的渣土車違法駕駛問題,風控中心通過查找企業暴露的安全隱患和管理漏洞,以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依法移送檢、法機關追究企業負責人刑事責任,從而推動了行業整改問題、落實責任。2017年6月27日,一輛大客在新洲區大塘灣路口,將一輛電動車撞翻,造成騎車人死亡。風控中心通過排查發現,肇事車所屬的泰達公司自2017年以來發生4起同責及以上的死亡交通事故,致4人死亡,遂迅速對其以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予以立案偵查,并依法對企業法人程某波追究法律責任。這是全省首起追究企業法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風控中心通過一系列針對肇事車輛所屬企業的追責,切實倒逼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有效減少了運輸企業車輛的事故發生率。
市區兩級風控機制
組成立體交通安全風險防控網
在市級風控中心的指導下,各區交通大隊的辦案實力明顯增強,其中東西湖區交通大隊自主調查,對2018年“4·29”事故涉案的5名企業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刑事追處。
事故深度調查工作經歷了從無到有的攻堅,自2017年下半年來,全市交管部門共對150余起交通事故啟動深度調查,刑事追究企業管理者10人,行政處罰違規企業180余家,同類事故死亡人數降幅達33.2%。真正做到了:深挖一起事故,震動一個行業,警示一個群體。
在風險防控工作中,實現“數據規范化、分析精準化、防控立體化、措施實用化”,武漢道路交通安全風險防控中心已逐步建立“事前預測、事中監控、事后評價”的事故防控機制,未來將繼續提升研判水平,完善運行機制,使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和風險防控能力進一步提高。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