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至7日清明小長假期間,蘇州全市高速公路總流量達476.8萬余輛次,同比去年上升10.7%。
面對節假日大流量考驗,全市公安交警部門以高速公路、國省道、墓區、景區為主戰場,出動警力5243人次、警車1761輛次,切實落實各項交通安保工作措施,全力保障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暢通有序。
小長假期間,全市未發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和大范圍交通擁堵,交通安全形勢總體平穩。
高標準謀劃高要求落實
蘇州公安交警部門提前分析研判清明交通安全保暢形勢,精心謀劃清明交通安保工作,詳細制訂清明掃墓踏青旅游期間交通安全保衛工作方案,并先后多次召開工作協調會、部署會,研究部署旅游換乘、隱患排查整改、大流量疏堵保暢等工作。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領導深入重點高速、墓區、景區和重點運輸企業加強檢查指導,謝罡副局長到交通指揮中心通過視頻監控查看高速公路和各大墓區、景區及旅游換乘中心情況,對扎實做好假日期間交通保障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各級公安交警部門按照戰時勤務要求,推動全警上路,落實公安檢查站、治超站24小時勤務檢查制度,全力做好高速公路大流量應對和墓區、景區保暢以及事故防控工作。
全市一體化應對大流量
假期前一天,高速公路大流量就開始顯現,G15沈海高速往南通方向蘇通大橋段,G15W常臺高速常熟東段、吳江段,S58繞城高速東山、西山段,G42滬寧高速東橋段、城區段出現車多緩行。
公安交警部門按照全市一體化指揮調度要求,對接經營管理公司,統籌協調高速公路、快速路和市、區大隊,強化統一指令、整體聯動,采取導航干預、遠端誘導、樞紐管控及臨時關閉收費入口等措施,均衡高速路網流量。
同時協調聯控常熟、張家港、太倉等地面交通和過江汽渡,認真落實黃牌貨車蘇通大橋限時錯峰出行措施,在高速公路王江涇等省界入口設置遠端誘導點,有效應對出程大流量,防止發生長時間、大范圍交通擁堵。假日期間,共發布調度指令87次,利用高德、百度進行導航干預、交通管制152次。
保障暢通度緩解停車難
針對墓區大流量,公安交警部門提前會同相關部門在主要墓區開設臨時停車場地,采取大客車外圍停放、人車分離、設置游客集散中心采取公交短駁換乘、墓區道路單向循環通行等交通組織措施,確保道路暢通有序。
針對上方山動物園、森林公園“百花節”客流激增的情況,提前協調景區管理部門增設3處共計1500個臨時停車位,虎丘、吳中交警大隊聯動采取導航干預、進出分離、外圍管控等措施,確保車輛有序停放、交通正常周轉。
為緩解拙政園景區停車壓力,公安交警會同交通運輸、文廣旅等部門啟動假日旅游換乘中心,協調姑蘇、相城和高架交警大隊聯動管控,利用導航干預、指揮引導、情報板誘導等措施,共引導3100余輛外地自駕游車輛停放至換乘中心,發送“蘇州好行”350余班次,接駁旅客1.5萬人次。
嚴查交通違法力除隱患
以“兩客一危一貨”、農村面包車等為重點車輛,嚴查車輛和駕駛人資質,依托高速公路收費站、檢查站、服務區,嚴控嚴查大客車凌晨2時至5時、危化品車輛夜間22時至次日凌晨6時違規上路行駛,督促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服務區、互通收費站落實管理主體責任,落實大客車、危險品運輸車的限行管理措施,組織開展酒駕醉駕全市統一行動和周末夜查行動,全力消除事故隱患。
節假日三天,全市共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6.4萬余起,其中“三超一疲勞”4749起,酒駕醉駕29起。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門深化“3+N”聯勤聯動機制,以車站、景區、墓區等為重點區域,每天開展聯合執法整治。節日期間,全市共出動聯合執法人員342人次、執法車92輛次,檢查各類車輛596輛次,查獲各類違法違規運輸行為31起。針對外地旅游包車在蘇違規經營的現象,公安交警配合交通運政開展了36場次聯合整治,將64輛違規運輸車輛納入緝查布控系統開展精確查處打擊。
宣傳誘導優化信息服務
通過廣播、電視、雙微平臺等各類媒介,提前發布墓區交通出行線路,宣傳蘇通大橋限時錯峰出行政策,引導繞開擁堵路段,選擇合理方式出行,緩解重點區域、路段交通壓力。與旅游、交通、氣象等部門共享信息,及時發布節日天氣狀況、即時路況、交通管理措施和安全出行提示信息。聯動央廣等廣播,對拙政園、上方山等重點景區進行預警,引導換乘接駁,降低重點景區交通壓力。
清明前夕,蘇州交警還全國首創跨省異地直播,與武漢交警開展5G、VR“清明掃墓、旅游踏青”雙城聯動直播活動,在拙政園、金雞湖等熱門景區,通過主持口播、現場采訪、互動交流形式,介紹蘇州旅游換乘中心、“好行”駁載、景區微循環、城警聯動等保暢措施,央視新聞移動網、斗魚直播、見微直播等知名網絡同步直播,280多萬觀眾通過各種直播平臺收看了直播和留言,公安部交通安全微發布、平安江蘇微博也進行了轉播,收到良好宣傳效果。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