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西高速,被稱作“云端上的高速”。車行其間,你會不由贊嘆沿途俊秀的風景,但也要隨時提防暗藏的危險。全長240公里的雅西高速沿途地形險峻,地質結構和路況條件極為復雜,特別是拖烏山北坡西昌至成都方向51公里連續(xù)長大下坡,被稱作“魔鬼路段”。
雅西高速險峻,但這條大動脈為涼山州貧困地區(qū)提供著重要的交通保障。為了保障雅西高速暢通安全,2018年6月1日,四川省創(chuàng)新在拖烏山北坡“魔鬼路段”試點交通特管區(qū),到今年6月,一年間,特管區(qū)交出了一份“零傷亡”的答卷。
1
全國第一長大縱坡曾經一到雨天就有事故發(fā)生
6月10日早上8點半,雅西高速菩薩崗服務區(qū),一輛滿載著芒果的大貨車緩緩駛入。“加水。”司機李師傅向服務區(qū)加水區(qū)的工作人員打了聲招呼,然后跳下車,彎腰圍著車子轉了幾圈,看看輪胎。水是用作冷卻剎車系統和輪胎的,因為再往前,就是雅西高速拖烏山北坡長達51公里的長大下坡路段。
雅西拖烏山北坡,在常跑這條路線的司機心中,是有名的“魔鬼路段”。
51公里連續(xù)長大下坡,海拔落差近1600米,橋隧比高達81.53%。整個路段臨崖臨水、彎急坡陡,有連續(xù)18拐S型彎道,最大彎道角度超過20°,為全國第一長大縱坡。著名的干海子特大橋、雙螺旋橋隧群都位于這個路段上。不僅路險,該路段冰雪、凝凍、雨霧、橫風等自然氣候惡劣多變,“坨坨霧”“桐油凌”等山區(qū)異常小氣候也對行車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隨著雅西高速載重交通比例日益增大,拖烏山北坡路段重中型貨車事故多發(fā)頻發(fā),安全管控壓力巨大,交通安全形勢十分嚴峻。趙云杰是高速公安六分局三大隊栗子坪警務責任組的警組長,在雅西高速上服役6年,“只要是下雨天,就緊張得睡不著覺。”
趙云杰回憶,最嚴重時,拖烏山北坡路段一遇到雨天就會有事故發(fā)生。有一次,趙云杰和同事在干海子隧道里處理一起交通事故,后方一輛大貨車呼嘯而來,“那車子一個急剎,車尾漂移著從我們身邊擦了過去,現場所有人都驚出一身冷汗。”趙云杰說,后來那輛車還是控制了下來,但距離事故也就一線之間。
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4月至2017年8月,拖烏山北坡路段共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845起,其中貨車交通事故326起,占比38.58%。平均每年因貨車制動失效造成的交通事故達30余起。2017年8月后,由于干海子大橋實施病害整治施工,拖烏山北坡路段對貨車實施了交通管制,交通安全形勢得以暫時緩解。但隨著施工結束,拖烏山北坡路段仍面臨著嚴峻形勢。
2
創(chuàng)新設立“交通特管區(qū)” 客貨車嚴格分道限速
在干海子大橋病害整治施工期間,高速公安六分局與交通執(zhí)法、路營公司等單位開始商討應對“魔鬼路段”的辦法,并專門邀請公安部交管局專家前來調研會商。根據此前各類事故分析,在拖烏山北坡長大下坡,一旦車速過快,車輛反復制動造成剎車系統和輪胎過熱,最終導致剎車失靈,是事故發(fā)生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客貨車混行,車流不穩(wěn)定,車間距不足,更容易引發(fā)事故和二次事故。
對癥下藥。經過多次實地調研和研判后,高速公安六分局聯合多部門決定設立雅西高速拖烏山北坡交通特管區(qū),將51公里連續(xù)長大下坡路段中菩薩崗服務區(qū)至楠椏停車區(qū)之間的36公里重點路段進行特殊管理,并于2018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據我們了解,交通特管區(qū)當時在國內并無先例,沒有可以借鑒學習的對象,因此我們完全是結合實際情況和管控需求,創(chuàng)新探索出一套管理辦法和保障措施。”高速公安六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交通特管區(qū)首先對交通組織進行了優(yōu)化,路段內實行嚴格的客貨車分道和分別限速行駛。在路段的3條車道中,左側車道為客車道,限速60至80公里/小時,中間車道為貨車道,限速60至70公里/小時,最右側則為應急車道,嚴禁客貨車越線行車和超車。同時,為了避免貨車在長下坡期間發(fā)生制動故障,特管區(qū)要求所有貨車須主動進入菩薩崗服務區(qū)或鍋底凼停車區(qū)、栗子坪停車區(qū)檢查制動系統、淋水裝置,將淋水器加滿水,確保安全行駛。
高速公安六分局全面實行警路聯巡機制、“交警+特警”聯合緝查管控方式等,保障交通特管區(qū)通行安全有序,“我們現在每天上午7點、10點,下午3點、晚上10點開展4次巡邏,確保路面見警率,遇到突發(fā)事件能快速反應。”趙云杰告訴記者。
3
記者實地體驗交通特管區(qū) 未見任何車輛變道行駛
交通特管區(qū)到底是怎樣運行的?近日,記者乘車進行了實地體驗。
記者從西昌出發(fā)沿雅西高速向北,上午8點左右抵達彝海安檢站。這里距交通特管區(qū)還有14公里距離,但卻是第一道關卡。所有貨運車輛和7座以上客運車輛都要強制進入安檢站接受檢查,“主要檢查是否超員、超載等違法行為。”高速公安六分局四大隊大隊長孫科告訴記者,每輛途經安檢站的車輛,交警和交通執(zhí)法人員都會給司機發(fā)放交通特管區(qū)行車安全卡片。卡片上用打油詩的形式介紹了在交通特管區(qū)內行車的注意事項。
從彝海安檢站繼續(xù)向北,越接近交通特管區(qū),沿途大幅的宣傳提示標語就越密集。8點17分,記者抵達菩薩崗服務區(qū),這里是進入交通特管區(qū)前最后一個服務區(qū)。貨車司機會在這里檢查車況,加注冷卻水。在服務區(qū)最外側專門設置了加水區(qū),可以同時為8輛車加水。前方的特管區(qū)內還有鍋底凼和栗子坪2個停車區(qū),同樣設置了加水區(qū)、自檢區(qū)和休息區(qū),這些都是專門為交通特管區(qū)做的基礎設施改善,“我們還協調統一了3個加水區(qū)的價格,以免司機因為省錢忽視安全。”高速公安六分局三大隊大隊長邱沙馬說。
駛出菩薩崗服務區(qū)不遠,就正式進入了36公里長的交通特管區(qū)。記者看到,每隔一段距離,路面上都噴涂有醒目的客貨車分道和限速標志,沿途的隧道進行了照明改善,隧道內全部改造為瀝青路面。道路上通行秩序井然,客車在左側車道行駛,車速都控制在80公里內,貨車一律在中間車道行駛,車速幾乎都控制在60至70公里內。在記者體驗的時間段里,沒有看見任何車輛變道行駛。沿途記者看到了多套監(jiān)控設備。據邱沙馬介紹,為了確保交通特管區(qū)交通秩序,全路段新增了5套高清卡口,改造了69套高清監(jiān)控設備。同時,交警還不定時進行流動違法抓拍。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出發(fā)體驗時用地圖軟件輸入了行程,在進入交通特管區(qū)前,收到了系統的相關提示。這也是交通特管區(qū)借力科技手段的措施之一,將道路環(huán)境和交通服務信息分類植入到高德、百度等地圖軟件,對駕駛員實時進行安全提示。
4
交通特管區(qū)施行1年 僅43起事故零傷亡
通過交通特管區(qū)的有效運營,雅西高速拖烏山北坡路段的交通事故頻發(fā)態(tài)勢得到了明顯遏制。
數據統計,一年時間內,有近200萬臺次車輛通過交通特管區(qū),僅發(fā)生43起道路交通事故,且均為簡易程序事故,無人員傷亡。這個數據與2016、2017年度同比分別下降了75.7%、69.5%。
邱沙馬向記者講述了交通特管區(qū)實施1年來,路段內發(fā)生的唯一一起客運車輛事故經過。當時,一輛從西昌出發(fā)前往成都的班線客車行駛至干海子隧道內時,客車司機覺得前方車輛車速太慢,就冒險違法變道,從客車道向右駛入貨車道內超車,不想正好與右側視線盲區(qū)一輛車發(fā)生擦掛,所幸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如果客車嚴格按照客貨車分道通行,這起事故就不會發(fā)生了。”邱沙馬說,這反向說明交通特管區(qū)的管理模式是有效的。為了更好落實這一管理模式,他們實行了最嚴格的管理,現在在交通特管區(qū)里已基本沒有車輛違法變道。
“現在大家在交通特管區(qū)不敢也不會亂來。”貨車司機李先生告訴記者,過去經過拖烏山路段,心里總還是有點打鼓的,“就算自己好好開車,難免其它的車子會超速會亂變道。”李先生說,交通特管區(qū)設立后,大家都變得自覺了,“是個良性循環(huán),大家都各行其道,不超速,開車自然就放心了。”
作為一線民警,趙云杰對交通特管區(qū)有著直觀感受。他所在的9人警務責任組,有25公里路段轄區(qū)在交通特管區(qū)內。守著拖烏山上咽喉要道,趙云杰和同事們工作異常繁忙,遇到節(jié)假日或冬管時期,數十天連軸轉是家常便飯。“同樣是忙,但過去壓力巨大,特別是看到事故遇難者家屬撕心裂肺痛哭的時候,心里特別難受。”趙云杰說,現在依然忙碌,但只要路上安全,覺得付出再多也值得。
記者手記
100-1=0
雅西高速走過很多次,每次經過,除了贊嘆工程的偉大,也總是閃過一絲隱憂。交通事故,是懸在每一位交通參與者頭上的利劍,稍有疏忽,萬劫不復。
設立交通特管區(qū),一年零傷亡,我向這里執(zhí)勤的交警豎起大拇指,他們卻沒有很興奮,他們說,道路交通安全是一個“100-1=0”的挑戰(zhàn),還有很多個一年需要去守護,一刻不敢怠慢。
不管怎樣,交通特管區(qū)都是一個成功的范例。更重要的是,這種模式在四川還有推廣的價值。雅康高速全線通車,汶馬高速也將全線通車,這些高速公路跟雅西高速都有共通之處,沿途地形復雜,橋隧比極高,道路交通安全隱患眾多。為了發(fā)展,我們將一條條大道伸向云端。同樣為了發(fā)展,我們要窮盡智慧守護安全。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qū)南三環(huán)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