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載,盡管廣州民校小升初的方案遲遲未出臺,但經歷過元旦某些學校的內部“秘考”后,部分家長開始著手準備下一步出擊了。據家長形容,小升初的熱度快趕上大學生求職了,還沒開考就燒錢了。
小升初這場大戰,年復一年,似乎愈演愈烈。誠然,好的學校少,優質學位不足,競爭力就強。但是為什么好的學校少?學位為什么不足?
優質學位緊張,追根溯源,很大的原因是大約在2003年前后,廣州市的名校為了創辦示范性高中,紛紛撤銷了初中部,導致初中優質學位驟減。隨著人口的增多,這些年來小升初屢屢遇到優質學位緊缺的瓶頸,而坊間又認定只有公校和名校辦的民校教育質量才好,生源一窩蜂地涌向這類學校。如此一來,造成學生競爭大,某些學校坐地起價,不但挑走了成績好的學生還賺得盆滿缽滿。造成如此結果,除了家長的盲從,相關部門亦有一定責任。
《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凡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這表明,《義務教育法》為“小升初”制定的規則就是“平等”,就是“免試就近”,不能有“淘汰選拔”的推優機制。
保障九年一貫制是國家規定的政府責任,政府應該帶頭遵循《義務教育法》,把公校辦成真正的普惠性學校,必須無條件保障每個孩子接受同等待遇的九年義務教育,保證所有學生的受教育權和選擇權,而不是繼續維護某些公辦學校的特權。這就要求相關部門,應當使公辦學校及其“私辦”的名校,都一律回歸真正意義上的公辦學校,向所有戶籍人口和非戶籍人口敞開公平的大門,學位不足的可向民校購買服務。在保障之外,政府要對民辦學校放開市場競爭,以此促使民辦學校之間的公平競爭,打破教育形式的單一化,使小升初回歸正途。
廣州未必可以如上海般,讓外來工子女也享受免費義務教育,但至少可以學深圳龍崗,由家長向政府申領教育券,學校則憑教育券向政府領取辦學經費。這一做法極具參考價值,希望廣州能夠在教育改革上狠下工夫,別再讓小升初成為家長和孩子揮不去的痛。□馬由道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