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月9日電 (顧華寧)9日記者從成都理工大學獲悉,該校客座教授荷蘭籍學者尼克·倫格斯(NiekRengers)在北京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從國家領導人手中接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證">
成都1月9日電 (顧華寧)9日記者從成都理工大學獲悉,該校客座教授荷蘭籍學者尼克·倫格斯(NiekRengers)在北京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從國家領導人手中接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證書。他也是四川省內高校中首位獲此殊榮的外國學者。
據了解,尼克教授出生于1939年,今年已75歲高齡了。這位老先生與中國特別是與四川,緣分深厚。1990年,作為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委員來訪中國后,就此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并長期致力于推動中歐科學界的交流與合作。從2004年開始,他開始與中國地質學家開始緊密合作,2006年起正式擔任成都理工大學特聘客座教授,與該校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了親密無間的合作研究。
作為四川人民的老朋友,尼克每年都會在國內呆上四個月左右的時間,不僅把歐洲成熟的地質災害風險評估概念、規范體系和實踐案例帶進了國內,也甘為人梯,積極指導中國的研究生們。
據不完全統計,受其指導過的中國學生累計達2000余人。作為尼克教授指導過的首批學生,成都理工大學博士李為樂主要從事高精度地質災害遙感解譯和風險分析工作,已多次在國際重要學術會議上演講,開始逐步走入國際學術舞臺。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尼克教授懷著對四川人民的深厚感情,竭盡全力地投入到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中的地質災害風險評估與應急管理工作中。在他的指導下,成都理工大學的科研人員日夜奮戰,第一時間構建了震區地質環境適宜性評價和地質災害危險評價的指標體系及GIS分析方法,編制了地質環境適宜性評價圖危險性評價圖,這些成果也被政府相關部門作為四川省災后重建規劃和災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的重要依據。而尼克本人更是不顧自己當時已是70歲的高齡,多次帶領成都理工大學的青年科學考察隊對重災區的地震誘發地質災害及災后特大泥石流災害進行野外調查,為災區的減災防治規劃和工程治理提出了大量科學咨詢建議。
汶川地震后,尼克教授更是組織協調在成都理工大學相繼召開了國際地質與地質災害研討會、中國滑坡災害風險評估最新進展專家研討會、紀念汶川地震三周年和五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分享了國內外專家在應對地震地質災害方面的合作研究和交流,不僅為震區的災害治理和恢復重建提供了很多寶貴意見,也提升了中國工程地質學家的國際影響力。(完)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