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視覺眼保健操”示意圖 遠近點視覺 左右圓線視覺 多方向視覺 明暗交替視覺
小學生做操時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眼珠隨著手指移動轉來轉去。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我在沖你翻白眼,請不要誤會,我只是在做眼保健操,我還是愛你的。”近日,杭州一小學的轉眼版眼保健操在網絡躥紅,不同于傳統閉眼按壓穴位,這套眼保健操是盯著手指來回轉動眼珠。照片中,孩子們認真“做操”,眼神犀利的模樣,莫名戳中了許多網友的笑點,不僅在各大論壇、微博上大量轉發,還衍生出了各種表情包。
轉眼版眼操不按穴位
“為革命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眼保健操現在開始,閉眼……第一節,揉天應穴。”還記得這熟悉的旋律嗎?當音樂響起時,學生們就要閉上眼睛,按壓穴位。近日,杭州市下沙區啟源小學的一年級學生認真“做操”照片在網上走紅。照片中,孩子們雙手各比著一個“1”,時而左右、時而上下地比劃著,眼睛則盯著手指不停轉動。這認真的模樣令網友們忍俊不禁,紛紛調侃“都是眼神殺手,容嬤嬤你怎么看”、“問題來了,翻白眼技術哪家強”、“這動作、神情,快要唱起來了,‘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孩子做操秒變表情帝
此外,正值古裝劇《武媚娘傳奇》熱播,有好事網友將孩子們做眼保健操的照片與劇照對比起來,做了一系列表情包,在網上廣泛傳播。與此同時,還有部分網友集體回憶學生時代,自己做傳統版眼保健操的情景。
聲音
校方:為了學生眼部健康,家長不反對
“學校創建之初,我們就特別重視學生視力保護。”昨日,該小學校長魏強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回應說,啟源小學是一所新建的公辦小學,2014年9月才正式招生,目前學校只有一年級,共五個班,班上平均40人左右。
魏強說,8月份,在探討如何落實“健康”這一理念時,一位班主任提出,傳統眼保健操雖然有效,但有不便之處,像多數學生按不準穴位,效果不理想;從衛生角度講,學生如果用臟手按摩,也對眼睛不好。這一提議得到一些老師的支持。魏強說,于是當下,學校便開始收集其他眼保健操的資料,查詢了教育局的相關規定,在咨詢了多位醫生意見后,最終選擇了“多維視覺訓練”。
“做操人通過轉動眼珠,提高眼肌的興奮度,增強大腦神經的傳導功能,可達到改善近視的效果。”魏強說,在開學前的家長會上,他也告知了家長此事,沒有人反對。“沒想到孩子們做操的照片在網上傳得這么廣,這也說明大家對孩子們的視力健康非常關注,也是一件好事。”采訪過程中,記者還了解到,不僅僅是啟源小學,杭州市個別學校也在采用這套眼保健操。
醫生:有利治療假性近視,光線需適當
那么這套廣受網友調侃的眼保健操,到底靠不靠譜呢?昨日,記者采訪了西南醫院眼科教授汪輝和重慶南坪愛爾麥格眼科醫院屈光專家主任秦應祥。
“從理論上講,轉動眼球對保護視力有一定的作用。”汪輝認為,“多維視覺訓練”上下左右轉動眼球的運動,通過刺激瞳孔舒張,以及鍛煉眼周肌肉,除了可以有效緩解眼睛疲勞以外,還能改善眼球的血液循環,從而降低近視發生的概率,對治療假性近視尤其有效。“不過眼部運動和身體平衡相關,突然增強眼部運動或令人失衡,出現眩暈感,所以轉眼的時候,時間和強度上都要適度。另外,在做這套操時,要保證光線適當,不要在強光環境下進行。”
秦應祥也表示,通過規律轉動手指,從而帶動眼球運動,的確有鍛煉眼睛的作用,但目前為止,業內并無權威的眼科機構對此進行臨床實驗,因此其能否有效緩解眼睛疲勞,調節眼球血液循環,缺乏數據支撐。
調查
我市采用新版眼保健操
共六個章節
據國家教育部、衛生部調查數據表明,目前我國有4億多近視眼患者,近視發病率達33.3%。昨日,重慶市中小學生衛生保健所所長曹行遠告訴記者,最新中小學生視力健康調查表明,本市小學生近視率為35%左右,初中生近視率50%左右,高中生則達70%。
“目前重慶市采用的是新版眼保健操,內容涵蓋按揉攢竹穴、按壓睛明穴、按揉四白穴、按揉太陽穴刮上眼眶、按揉風池穴、揉捏耳垂腳趾抓六個章節。”對于杭州啟源小學的做法,曹行遠表示,未對本市中小學校進行強制規定,但也不提倡,“原則上,眼保健操的要求是國家公認,對身體無害,并保證每天做兩次”。“在未得到權威發布及行政推廣前,學校不會貿然采用新的方式。”昨日,大坪小學德育處主任彭睿表示,目前該校學生做眼操前要洗手,保證眼睛衛生。人民小學科研室林老師則表示,對其他版本持開放態度,可以鼓勵多種嘗試,先小范圍實驗,再推廣。
鏈接
眼保健操的變化
1963年,全國第一套眼保健操創立,以穴位按壓為主,當時有8節。
1976年,在北京,專家們為眼保健操拍掛圖、灌唱片,最后選中了崇文區光明小學的一名女生錄口令。
2008年,新版眼保健操問世。(重慶商報記者 饒方婧 楊康平)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