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中科院院士、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這位曾在演講時以“沒穿襪子的腳上蹬著一雙布鞋”紅極網絡的學者,引發了人們的諸多哀思。
在網民口中,李小文常被稱作“布鞋院士”,但在媒體的報道和在師生的描述中,他也是常穿皮鞋的。他以“布鞋”出名不外乎兩個原因:一來生活上“不修邊幅”,似乎更能映襯沉心實干的治學態度;二來樸實的衣著,則對應著與人交往時的平易。
仔細想來,李小文為人稱道之處,原本就該是學者的本分,那雙“布鞋”之所以為人所熟知,恐怕還是因為“布鞋”所隱喻的那些品質,是當下的學術圈所缺乏的。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學術與金錢密切地關聯起來,一些學術精英騙取、挪用科研經費早已成了大學里公開的秘密。一門心思向錢看的多了,專心學術的自然少了,也難怪逐年增加的科研經費支出,并沒有帶來相應的科技進步。
與此同時,學術也成了一些人攀附權力的工具,一些學者甚至不惜卑躬屈膝為利益集團“站臺”。常聽一些高校的學生講,自己的老師在課堂上喜歡炫耀自己認識多少領導、知悉多少“內幕”,名片要印上級別待遇不說,辦公室的顯眼位置還要掛上自己與高官的合影。至于“學而優則仕”,已經成為一種選擇路徑,不少人一旦從科研崗位走上行政領導崗位,就把學術這塊“墊腳石”踢得遠遠的。
都說做學術要“板凳一坐十年冷”,說的就是沉心實干的態度,如果把金錢和權力看得過重,心有旁騖,往往會對學術產生極大的干擾。尤其對于學術圈的這些精英分子來說,他們既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科研水平,同時也在職業道德等方面發揮著示范作用,他們的言行很容易對一代代的年輕人造成深遠影響。如果連以學立身的人都做不到對學術精神的堅守,如果連學術圈都無法擺脫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襲,我們這個社會的未來恐怕也將是暗淡的。
或許正因如此,李小文的離開更令人感到痛心,他臉上蓄著的胡子、腳上穿著的布鞋,都為人們所懷念。這些贊譽源于布鞋主人的內在品行,當然,對于那些把學術當做工具,醉心金錢與權力的人來說,即便穿上布鞋,也只是豎立了一塊招人譏諷的靶子。婁士強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