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211”“985”這些沉睡已久的中國高等教育的“標簽”重新受到了各界的關注,大學是否應該分層、如何合理分層,這些問題直擊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詬病。
“985”“211”存廢的爭議,其導火索和癥結在于資源的配置問題。行政性資源配置是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重要方式,政府作為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參與到大學的管理當中,使得我國大學長期依賴行政性、指令性的資源配置,導致大學的話語權、自主權一定程度缺失,“象牙塔”的光環日漸失色。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高等教育作為一種“準公共產品”勢必與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由于市場不能有效地進行資源配置,這種“市場失靈”的現象會造成高等教育市場朝著非均衡方向發展。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這種失衡的資源分配會嚴重影響高等教育的機會均等,從而導致社會的不公平。
大學是否應該分層,答案是肯定的。從資源配置的效率來看,將有限的優勢資源集中是大多數國家公認的做法,如韓國的“智慧韓國21工程”、日本的“遠山計劃”等,其背后的初衷是優化資源配置,使一部分大學先發展起來。
如果大學應該分層,誰來劃分,如何劃分是問題的關鍵。如何配置資源關系到政府管理方式的大問題。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過度依賴政府的配給,行政性的資源配置使一些大學的資源占有更加“合法化”和“穩固化”,導致大學分層的固化,少部分大學資源壟斷。因此,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政府撥款應與大學的績效評估掛鉤?冃芸畹霓k法和標準已經開始在許多國家推行。法國、日本的大學與政府之間簽訂了撥款合同; 英國通過評估活動將科研質量劃分為七個不同等級,獲得資源的多寡與所處的層級有關。美國、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家把質量指標放在撥款公式中。因此,對大學質量的動態評估應作為我國政府資源配置的手段。其次,降低政府在高校所獲資金的比重,拓寬融資渠道。我國大學長期依賴政府、行政化體制難以根除的根源是沒有經費自主權,沒有足夠的經濟做后盾,大學像沒有靈魂的軀體一樣,在向政府“等、靠、要”中艱難前行,很難擺脫政府主導的路徑依賴。世界一流大學的經驗就是大學必須拓寬融資渠道。除了政府投資以外,社會捐贈、教育債券、教育彩票、教育銀行、教育貸款借鑒BOT融資方式等都可以成為我國大學融資的渠道。
。ㄙ℃ 洪成文 作者分別系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高教所博士生導師)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