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宣傳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等8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烈士紀念設施規范管理的意見》(以下稱《意見》),切實加強烈士紀念設施規范管理。
《意見》指出,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烈士紀念設施這一重要紅色資源,明確管理權責、推進歸口管理、夯實基層基礎、提升綜合效能,更好發揮烈士紀念設施弘揚英烈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的紅色陣地作用,以英烈事跡和精神激勵廣大干部群眾奮斗新時代、創造新業績。
《意見》明確,要強化部門協同,推進規范管理。按照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利于保護、便于利用的原則,有序逐步推進烈士紀念設施統一歸口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管理。依托英雄烈士保護部門聯動協調制度,明確部門責任、整合業務資源、消除管護盲區,推動形成保護管理合力。
《意見》強調,要夯實基層基礎,實現長效管護。對烈士紀念設施逐一核實、建檔造冊,精確掌握烈士紀念設施狀況和變化,實現信息化、動態化、精細化管理,為開展紅色資源專項調查提供基礎信息。堅持“應遷盡遷、集中管護”的原則,將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及烈士墓就近遷移到烈士陵園實施有效管護。
《意見》要求,要強化宣教功能,提升綜合效能。規范烈士紀念設施規劃建設,新建、改擴建烈士紀念設施規模、規制要與紀念主題和功能定位相符;優化特定主題烈士紀念設施整體功能,推動形成圍繞特定主題,以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為中心、省級烈士紀念設施為重點、其他烈士紀念設施為補充的烈士紀念設施體系;打造烈士紀念設施精品展陳,堅持將唯物史觀貫徹始終,優化展陳內容,創新展陳方式,積極培育英烈講解員和研究員隊伍;關心關愛烈士遺屬,推動建立烈士紀念設施管護單位常態化聯系烈屬機制。
(新媒體責編:qiaoyidan)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