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在深圳共同主辦民航國際中轉服務系統產品發布會,標志著這一服務國際中轉旅客、便利海關監管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在深圳機場落地應用。民航局相關司局、中國航信、深圳機場、中國航協等單位領導現場見證。
民航國際中轉服務系統產品發布會現場(中國航協供圖)
近一個時期以來,我國國際航空市場快速恢復增長,國際通程航班數量以及由此帶來的國際中轉旅客數量也隨之大幅增長。以深圳機場為例,今年初以來,深圳機場累計恢復、拓展了包括深圳—墨西哥城、深圳—布達佩斯、深圳—利雅得等在內的 12 條國際客運航線,國際及地區客運航點達到47個。今年前11個月,深圳機場國際航線旅客量達到423萬人次,同比增長127%。深圳機場今年的國際通程中轉旅客預計將超過120萬人次,同比增長約50%。這對保障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前,由于國際通程航班的旅客信息、行李判圖、航班信息等數據通過不同系統傳輸,存在數據壁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海關監管效能和旅客通關體驗。
中國航信研發的民航國際中轉服務系統遵循云原生技術,基于云邊融合實現航班、旅客、行李等數據的計算及應用,為機場國際中轉業務提供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支撐。其包含國際中轉航班管理、旅客布控管理、行李分揀核銷、數據駕駛艙、航顯大屏等功能模塊,在通關時效上形成機場海關、機場貨運和航空公司地服的三方協作閉環,提升旅客攔截和布控行李轉運效率,進而提升國際中轉旅客通過時效;在把關成效方面,開展旅客和關聯行李“事前+事后”風險分析,實現對高風險旅客精準布控攔截。該系統不僅能減輕海關、航空公司在國際中轉服務上的人員工作量,還有助于拓展機場通程聯運能力,為機場后續運營更多國際通程中轉航班做好服務基礎,提升機場在國際樞紐中的競爭力。該系統將與中轉旅客服務保障系統、中轉旅客線上服務系統等共同構成中國民航中轉旅客出行的信息底座、技術底座,推動機場運營模式創新和服務轉變。
中國航協有關領導表示,民航國際中轉服務系統的試點應用,是一項提升樞紐機場國際中轉航班保障能力、海關監管效能的重要舉措。中國航協與中國航信將相互配合,以該系統產品平臺為基礎編寫配套團體標準,積極發揮團體標準支持民航信息化技術的新業務模式,為民航國際中轉服務系統的兼容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標準的助力和支撐,促進系統不斷完善和推廣應用。未來,中國航協將繼續加強與各方的合作,共同促進民航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服務質量提升,為行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和服務。(《中國民航報》、記者許曉泓 通訊員包志丹、劉韶濱報道)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