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中鐵廣州局貴州安盤高速公路APTJ-6標一片山坳里,1997年出生的代貴仁打開測量設備,在起點處進行GPS打點定位。貴州山里的氣溫經常在19度上下,人體感覺舒適,“天時”很適合施工,但“地利”在此完全不占優勢,原生態的深山,不僅是地無三尺平,海拔還在1600至2300米之間,爬坡上嶺,過崖翻梁,到處都是高難度的行走考驗。
“為了測量,一天走兩三萬步,是常事。”代貴仁笑笑,腦門上的汗珠,直往石頭上砸。
看代貴仁的年齡,不少人以為他是新兵,其實加上實習單位,這是他工作的第六個項目部了。在安盤六標這個造價26億的工地上,他是測量室的負責人,帶著八名青年測量員,終日忙碌在群山之中。
2022年8月,代貴仁帶著兩位測量員從金仁桐項目部來到安盤高速公路六標,成為開路先鋒。此項目屬于綜合性工程,橋梁多達十八座,還有服務區、路基工程,線路長達15.78公里。測量人員進入工地第一件事,就是要攻克便道的規劃和修整。代貴仁帶著兩位測量員,走遍了項目的每一個山坳,總計規劃便道長達25公里。在攀山越嶺的過程中,體力上的艱苦程度,不比攀巖差。
在工作中,有苦也有樂。在規劃連接線L-2橋施工便道的時候,時值9月中旬,正是太陽毒辣的時候,代貴仁一行三人進山一個多小時后,發現了一條小溪,還有兩道溪水匯聚成的小水塘,比較清淺,他們在確定安全以后,泡了一個澡,隨后躺在小溪沖刷過的大石頭上聊測量規劃,順便也暢想一下人生。
這個時候的他們,平均年齡只有25歲。這是一支年青又成熟的測量隊伍,他們分別積累了三到五個山區項目部的測量經驗。
接下來,是從事控制網的復測工作。安盤項目線路長,控制點多,設計院提供了35個控制點,代貴仁帶著八位測量工,加密了22個,總計57個控制點,以此來滿足現場的施工要求。控制網復測過程是枯燥的,一個人一臺RTK,一個背包一個對講機,兩瓶水,每個人在一個控制點上一待就是兩個小時,測完一個點立即奔赴下一個點,午飯都是在山上解決,控制點大部分都是布設在高處,頂著太陽曬,連個躲蔭的地方都沒有,強烈的紫外線,讓小伙子們的臉黑里透紅;最艱苦的應該是水準測量,拿著厚重的塔墊和塔尺,一臺水準儀一個腳架,翻越一座又一座的大山,直到測完所有的控制點。
安盤項目位于貴州山區,地勢起伏大,叢林較多,導致RTK信號薄弱,給原地面采集數據的工作帶來了很大困擾。代貴仁利用經驗,采取了架高基站,增高儀器高度的辦法來提升儀器信號強度,對于實在沒有信號的地方,采取全站儀設站采集,一站一站的轉點,雖然過程艱辛,但高標準完成了原地面的采集任務。
“這個項目造價26億元,我在25歲時就成為這個項目測量的負責人,非常感謝領導對我的充分信任,我也擔心自己能力不夠,每天都和兄弟們在不斷增強本領。”代貴仁說。
2019年春節,大年初二,新婚的代貴仁即回工地從事甕開項目開州湖大橋的調索工作。一連多日的寒冷半夜,他都和一名技術人員上到高空,給貓道調索。調索需要在恒溫下進行,白天氣溫波動大,只有到半夜才能進行。
開州湖大橋的主纜,是懸索橋結構體系中的主要承重構件,通過塔頂索鞍懸掛在主塔上,并錨固于兩端錨固體中的柔性承重構件。如果索股調整不到位,會導致后期整個主纜不能擰成一股繩,整座大橋的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所以對于主纜索股的調整必須做到一毫米都不能差。當時,調索的青年測量工代貴仁,只有23歲。
世界橋梁看貴州,中國橋梁看貴州。如今,中鐵廣州局橋梁公司,在貴州深山從事建橋事業已達八年,知名的有遵余高速湘江大橋、甕開高速開州湖特大橋、金仁桐高速桐梓河特大橋,這幾座大橋,都有代貴仁奮斗的身影。這樣年輕有為的開路“鉆山豹”,是不折不扣的開路先鋒,也是全橋正常施工的“護法”之一。
談起為什么在寂寞的山區干得安心?代貴仁說,我是遵義人,我能為我的家鄉建設出力,我感到很榮幸。我也不像老一輩的人,結婚了也分居,我是把妻子女兒都帶在身邊,心安處即我家。那種為了忙工作,不能陪伴孩子成長的事,我是努力避免。至于上學,以后再說。
代貴仁畢業于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測量工程專業,他不是985,也不是211,但這并不影響他成為橋梁工地的開路先鋒。該項目黨支部書記杜再松說:“最近幾年來,我們中鐵廣州局橋梁公司招聘大學生入職,像貴州這邊的項目,就首選貴州本地大學生,專業實用的,他們離家近,干得安心。如果一味招來名校大學生,他的選擇多,又不是本地人,就辭職的更快。”
據介紹,安盤六標項目部,是由開州湖特大橋、遵余高速湘江大橋、桐梓河特大橋三座世界矚目的大橋原班人馬構成,青年人才流失率相當低,成才速度卻是相當的快。代貴仁,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王磊)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