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中國城市創新產業研究院、未來科技論壇組委會與亞洲品牌指數研究院(Asia Brand Index Research Institute)聯合主辦的2024第五屆未來科技論壇暨全球數字大會圓滿落下帷幕。逾千名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家將匯聚一堂,共話改革新機遇,共謀發展新未來。
此次論壇以科技賦能,創變未來為主題,聚焦人工智能,探討數字技術發展的未來趨勢,攜手邁進更加美好的“數字未來”。 以凝聚共識、交流思想、深化合作為共同目標,搭建科技界、產業界、政策界專家交流互動和問道啟智的平臺,多角度、多形式研究闡釋加快推進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機制和路徑,為“數字未來”貢獻廣泛匯聚智慧。
論壇通過主旨報告和巔峰論壇等多種形式,深入探討了未來科技、數字經濟、生物基因等前沿領域相關議題。這些討論不僅促進了知識的交流與共享,更為科技創新體系的構建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方案。
與會各方認為,此次論壇成果豐碩,理想飛揚。在我國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企業家以奮進之姿再度相聚,深刻洞察“時”與“勢”,科學把握“危”與“機”,為中國經濟繁榮發展增活力、提實力、挖潛力。
全球進入科技創新時代,創新研究的復雜性、系統性、協同性顯著增強,多方合作正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必選項”。逆勢突圍需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實現共享、共贏和可持續的科技創新發展。
峰會的主題演講環節也精彩紛呈,每位嘉賓以其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經驗,分享了行業內的最新動態和前沿趨勢,并就互聯網科技與數字經濟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度探討,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和思考。
會上,楊學山教授表示,數智化轉型是走向數字經濟和智能時代的必經之路,企業的數智化轉型,應在認識、技術、應用等環節的推動下,不斷完善,為企業獲取價值、提升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會上,譚建榮院士分別從“機器人發展歷程”“智能機器人關鍵技術”“智能機器人發展趨勢”等方面,詳細介紹了機器人發展的悠久歷史與豐富文化,系統總結了從機器人向智能機器人演進過程中的十大里程碑事件,并深入淺出闡述了智能機器人技術發展特征與內涵。
黃鵬在峰會上發表了《數實融合賦能新質生產力》的精彩主題演講。憑借深厚的學術底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黃教授用一系列詳實的數據和生動的案例,深入淺出地剖析了數實融合在提升生產效率、優化產業結構、激發創新活力等方面的巨大潛力和深遠影響。
CAAI總裁韓峰濤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科技進步和社會變革,無論是AI共性技術、大規模預訓練模型、具身智能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和潛力。這些技術的發展不僅將為人們帶來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還將推動各行各業的創新和發展。
徐立表示,當下大模型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整體基礎設施水平的顯著提高,使得通用AI模型成為可能。隨著AI的發展和應用越來越依賴于大模型和算力支持,商湯對人工智能2.0時代的核心戰略已經轉變為無縫集成數字基礎設施、人工智能模型和應用。
孫元浩表示:要讓大模型變成“理科生”,成為專業領域的專家模型。大模型的新趨勢是用RAG(檢索增強生成)和Agent(智能體)技術提升模型精準度,或將涌現出一批Agent,構建Agent的過程就是教大模型如何使用內部工具。
沈向洋在《大模型時代的機遇和挑戰》的演講中分享了對大模型的思考。他表示,人工智能蓬勃發展,但人們對智能的本質并沒有清晰認知。物理學是Theory of Everything,而深度學習就是Theory of Anything。
圓桌對話環節,李青青、李紅、江波、劉明哲、賈景鵬、蔣寧、雷青松、孔祥杰、劉宣、鮑峰等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就未來產業發展的不同內容,例如,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國際科技合作問題,未來產業與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產業鏈、供應鏈的深度融合問題,開展了精彩紛呈的對話與交流,分享了獨到的見解,為拓寬未來產業發展新途徑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思路。
論壇現場,多家科技企業與技術科研團隊在現場簽署科技成果轉化合作協議。合作項目涵蓋了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在簽約儀式上,科技企業代表和科研團隊負責人紛紛表示,將以此次簽約為契機,集聚優質創新資源,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融合共進,做實做好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加快構建體系完善、要素完備、相融共生的良好科創生態體系。
論壇最后,經網絡票選、專家評選,活動現場對年度優秀企業和企業家以及創新成果進行表彰。旨在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經濟發展。增強廣大企業做強做大做優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廣大企業家創新發展、率先發展和引領發展的主動性、創造性,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為加快建設高質量現代化社會貢獻力量。
九萬里風鵬正舉。2024第五屆未來科技論壇暨全球數字大會再次擦亮中國企業家精神底色,懷勇者心,立鴻鵠志,做奮斗者,為“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凝聚起磅礴之力。
亞洲品牌指數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亞洲品牌指數研究院(Asia Brand Index Research Institute)在亞洲開展品牌評價基準研究與評級監測,品牌提升管理定制研究,并提供相關咨詢、培訓及數字化解決方案,是亞洲領先的全面品牌價值管理專業顧問機構。
亞洲品牌指數研究院(Asia Brand Index Research Institute)全方位調研分析消費者的認知與體驗,總結影響品牌價值與品牌體驗的關鍵因素,分析并理解其內在驅動邏輯及所起的作用,提供專業化解決方案,最終通過監控和提高產品質量、營銷質量及服務質量來提升品牌價值,讓企業受益于“全面品牌價值管理帶來的回報”。
亞洲品牌指數研究院(Asia Brand Index Research Institute)每年發布亞洲品牌指數500強榜單,被譽為亞洲乃至全球品牌價值評估領域的風向標之一,許多城市和企業以此作為衡量自身軟實力的重要參考依據,因其具備較高的專業性、權威性、影響力和含金量,受到了各地政府部門、權威媒體、學術機構、行業龍頭企業的廣泛認可,在業界享有盛譽。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