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上說過一段話:“勇者逆行,令人驚嘆的中國速度背后,是一名名建設者日夜兼程的無怨勞作”。2008年,彭樓云同志從西南石油大學畢業,自此踏上了成為鐵路人的漫漫征途…“從今天伊始,既是終點、也是起點,你要腳踏實地,虛心學習。”這是在導師帶徒儀式上,項目部領導對彭樓云提出的要求和希望。彭樓云同志將此謹記在心,參加工作后,虛心請教學習,歷任工程、技術、安質、商務等多個崗位。他告訴自己,想要成為一名管理者,必須了解各個方面的知識,不了解現場,不懂安全,沒有辦法保障施工。于是乎,在領導和同事的帶領下,工地巡查、查找隱患、圖紙閱記、方案學習便成了彭樓云的常態化功課。彭樓云同志說“雖然我也很有干勁,不懂就問,努力學習相關知識,但當時的枯燥乏味、晦澀難懂困擾了我好長一段時間。面對圖紙中一知半解的名詞、工地里生疏復雜的工況、資料中嚴謹縝密的邏輯等困難,我唯一能做的只有適應、學習和不斷地請教。在項目團隊的幫助及共同努力下,新知識的吸納、業務能力的提升、風險隱患的排除、工程節點的逐一完成,一種自豪感在我的心中不禁由然而生,我更加堅定了與企業一道成長的信念。”。
在強化理論武裝上“悟真理”,做著力提升業務能力的有心人。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彭樓云同志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在日常生活和平時的工作中,時時刻刻處處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衡量、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率先垂范,不斷增強黨的觀念,加強黨性修養,努力提高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充分發揮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先鋒模范作用。
在主動擔當作為上“干真事”,做積極協調聯絡的真心人。他始終牢記殷切期望,時刻培養自己“難事面前不低頭,大事難事敢擔當”的精神品質,成為了基層黨員隊伍中勇立潮頭、善站排頭、敢于亮劍的“沖峰尖兵”。自2022年10月底中鐵上海工程局七公司北沿江項目跑步進場后,他帶領項目部發揚“勇爭先鋒 勇奪第一 勇冠三軍”的項目文化,堅持“嚴管控、高質量、快節奏”的施工理念,加大人力物力等施工資源投入,精心組織、嚴格管理、多方協調,積極推進標準化建設。全體參建人員戰高溫、抗疫情,克服施工現場狹小、施工組織困難等困難。先后實現了北沿江高鐵6標首根樁基、首個承臺、首個連續梁0#塊以及全線首座連續梁成功澆筑合龍等重要節點,獲得業主表揚信表揚,進一步擦亮了企業名片,弘揚了“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偉大精神。堅持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突破,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打通,堅持把責任扛在肩上,始終在工作中保持著沖鋒者的姿態!
在躬身扎根基層上“見真章”,做敬業務實的用心人。根據工期安排及現場實際,合理布置施工隊伍,組織施工進度,做到既滿足施組工期要求,又不浪費資源配置,精打細算,強化成本控制,不斷提高工裝及工程機械的周轉效率,縮短施工時間,降低現場管理成本。挑選施工組織能力強、信譽好的協作隊伍,嚴格執行勞務分包指導價,控制勞務成本。在采購主材時,嚴格控制庫存,砂石料驗收合格后方過磅卸料,同時嚴格扣減含水率和含粉率;結合集團公司以及公司相關管理辦法建立完善了成本策劃、控制、檢查、分析、核算、糾偏及考核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對超耗材料在每月勞務結算中及時扣款,物資消耗核算過程中扣款年累304余萬元。他認真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始終秉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工作理念,堅持把事業舉過頭頂,以敬業務實的態度立足崗位干出卓越工作成效。他為了項目施工進度,多個節假日都是在項目上渡過,他就是這樣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普通黨員干部對事業的堅守與執著。
在嚴守紀律規矩上“動真格”,做服務職工群眾的貼心人。作為黨員特別是一名基層干部,彭樓云同志處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嚴格要求自己,認真踐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群眾路線”,時刻保持清醒頭腦,甘做清苦的工作,安于清貧的生活,樹立一道清廉高大的形象。在平時的工作和行為中,他時刻保持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品格,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自做事,底線不丟,紅線不越。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他總是堅持原則,立場堅定,從未利用工作之便來獲取個人私利,更未隱瞞組織、群眾貪圖不義之財,守得往清貧、耐得住寂寞、頂得住誘惑。他還經常性地提醒身邊黨員和同事要嚴格自律,不為名所縛,不為利所驅,不為物所累,光明磊落,克己奉公,把自己和其他黨員干部一同置身于群眾的監督之中。長時間來,他總是帶頭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事事走在前頭,他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同困難斗、敢于同危險斗的精神得到項目同事的充分信任,彰顯出新時代一個共產黨員的靚麗風采,體現出了一個基層黨員干部的優秀品質。
人常說,歡喜做事,事勞而不覺其累,良友伴行,路遙而不覺其遠。作為一名基層干部,他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沒有洪亮的豪言,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奉獻”和“責任”。在新征程上,扛起新擔當,展現新作為,積極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通訊員 馬昭 王梓琪)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