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農民哄好就一個字:干
農民有啥呢,在我們廣大的農村,農民依然靠著種養殖起家,依然辛勤耕耘,揮汗付出。尤其趁著國家大力支持三農,發展特色農產品助力鄉村振興的強有力政策的“東風”,農戶發展農產品就更有信心了。我們都知道,農產品流通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高效安全的特色農產品流通對于提升農業有這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如何發展好農產品銷售鏈條,讓廣大農民能夠有所產,就有所獲。就必須在特色發展上下足功夫。
發展農副產品,極力打造“一村一品”。充分發揮地域優勢,結合自身生產能力和發展條件,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村集體要廣泛征求意見,憑借政策扶持力度,調動農村有生力量,大力發展好本村特色農副產品,增值保量,逐步形成自身競爭合力,帶領廣大農民發家致富。
切實改善硬件,完善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打通農業從生產到銷售的“最后一公里”。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需要很多環節相互支撐,彼此配合。一袋小米,需要農民伯伯從地里收割,集中脫谷打包,然后去劣存精,帶到農貿市場售賣,然而在這個網絡發展迅速的信息時代,拓寬銷售渠道已然是必然趨勢。發揮網絡的明顯優勢,主力打造線上平臺,就是在為農產品插上更有力的翅膀,廣大農村要利用好信息網絡平臺,打造屬于自己的網上“爆款”和網紅產品。
提高生活質量,讓廣大農民有更多實打實的收獲,就必須讓更多政策落地落實。堅持農民足不出戶就能掌握一手資料,懂更多惠農常識。打造農產品信息交流互助平臺。發揮信息時代優勢,利用手機微信和農產品售賣小程序等信息化平臺,加強信息交流,讓廣大農戶實時掌握市場最新需求和農產品物價等重要信息,助力農戶不走冤枉路,不做無用功,真正讓農產品銷售有時效,生產有目標,發展有銷路。
大力發展三農是政策所需,更是民心所向。讓廣大農民有更多參與感和獲得感,就必須心系廣大農民,發展特色農村和設施農業,就是要讓農民真正心暖,心安。(作者:劉波)
、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