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吳,又來發傳單來啦?”每次老吳來到村里發放管道保護宣傳冊,村民都會這樣打趣的說。正值春節前夕,返鄉人員日益增多,老吳總會在這個時候到管道沿線的村莊去進行管道保護宣傳,他自己也時常叨叨,“快過節了,到村子里去湊湊熱鬧”,這一湊,就是十年……
老吳本名吳云崗,是山西分公司臨縣作業區的一名管道保護工。臨縣作業區所轄90.6公里管道,社會依托條件差,70%管段是黃土塬地區,尤其是黃河隧道至大度山位置,管道大多敷設在黃土塬峁梁、崾峴位置,反復穿越季節性河流八堡河29次。兩山夾一溝的地形地貌特色,造成了匯水影響嚴重,歷年都是防汛重點。遇有持續降雨時,對管道、光纜安全運行形成較大威脅。巡檢道路被山體塌方掩埋,或被雨水沖刷中斷,巡檢搶險困難重重。
要說臨縣作業區的吳云崗,我們可能不太熟悉,但要說臨縣作業區最“黑”的那個人,那當屬老吳了。2022年汛期,為應對險情,做為管段責任人,按照工作安排部署,吳云崗駐守在劉家塔村駐汛點。村里住宿條件有限,蚊蟲叮咬,悶熱潮濕,加上汛期連續強降雨對地方基礎設施破壞較大,停水停電是常有的事,吃飯、洗澡都成了難題,那段時間老鄉家里的玉米成了主食。
2019年8月,臨縣地區遭遇持續強降雨,為了及時獲取管道信息,他第一時間上線巡檢,排查管道、光纜遇險情況,檢查閥室運行狀態。帶領巡線工、保駕隊伍,拿著編制袋、鐵锨、安全繩、救生衣等搶險用具,帶上急救包,徒步巡檢排查險情。八堡河河水流湍急,匯集肆虐,咆哮著奔流不息,河流水位急劇上漲。他不顧道路的泥濘濕滑,趟過泥沙,踩著河道亂石,深一腳,淺一腳,爬山越嶺。看到由于強降雨持續沖刷撞擊導致水工損壞,影響管道、光纜安全時,帶領著工人,使用編織袋裝素土、打鋼管樁等臨時防護措施防護進行管道、光纜保護。在搶險作業現場連續奮戰了10余天,每天晚上12點才撤離搶險現場,躺在床上的時候已經是凌晨1點了,第二天5點就起床繼續進行搶險作業,搶險結束后眼睛布滿了血絲,黝黑的臉龐也脫掉了一層皮,腳上的血泡被磨平。他用實際行動鼓舞著大家,攻堅克難,就是這樣一名名“管道衛士”的守護,險情得到了及時處置,保證了管道受控運行。
日常工作中,他總是沖鋒在前,主動擔當。無論地面標識、相關工程管理還是防腐管理等,每項工作都做的踏踏實實。2021年,新增優化調整地面標識584根,粘貼國家管網標識2732張,新增一體化高桿警示牌6根。通過地面標識整治,管道標準化工作持續提升,夯實了管道保護基礎工作,提升了線路管理技防、物防水平。對相關工程信息及時收集,提前介入,風險管控關口前移,施工過程進行動態全程監護,安全完成了5處第三施工。每天通過陰極保護管理系統,動態監測管道陰極保護情況,保證管道電位達標,消減管道本體腐蝕風險。通過管道保護微信“三群”,將管道保護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視頻等形式進行宣傳。日常巡檢路上,對于管道保護宣傳工作,他總是習慣性的每天進行走訪宣傳,無論田間地頭,還是村莊廟會集市,三句不離本行,經常性的和管道沿線村民嘮家常,聊管道保護知識,將管道保護知識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管道沿線展開。2021年12月份,臨縣白文鎮南莊村村民秦保貴計劃在管道上方建設簡易大棚。得知信息后,他不辭辛苦,向戶主宣傳管道保護知識,講解陜京管道輸送的是高壓天然氣管道,易燃易爆,一旦天然氣發生泄漏,發生事故后的嚴重性。經過軟磨硬泡規勸,最終戶主秦保貴理解了管道上方不能進行建設簡易大棚的要求,被他的工作熱情所打動,對新建簡易大棚進行避讓管道建設。
他刻苦鉆研,技能扎實。吳云崗年齡偏大,但不固步自封,每天巡線回來,借助晚上休息時間進行學習思考,并把所學技術知識應用到日常工作中,通過學習使得陰極保護管理、第三方施工管理、管道保護宣傳、巡線工培訓等各項管道保護工作都能得心應手,并在2019年北京管道公司油氣管道保護工職業技能競賽中獲得銅牌。
這就是臨縣作業區的一名普通管道保護工,日常管道保護工作,練就了他“順風耳”和“千里眼”的本領,每一處細小的隱患都逃不脫他的眼睛和耳朵。有人問他,管道保護工作不枯燥么?他總是樂觀豁達的回答,陜京管道是國家的能源大動脈,只有管道平安運行,才能讓福氣造福社會,我們的好日子才能更好。他以對管道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保護了管道一方平安,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管網人踏鐵有痕、真干實干的精神。用自己堅定的信念和實際行動,履行著一個陜京人的職責,保障著線路安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他關愛同事,樂于助人,不斷把溫情傳遞到每名員工的心里。這就是黃土源上的管道衛士---吳云崗,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著不平凡的事跡,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奉獻陜京、保障首都”的誓言!(張強強)
(新媒體責編:zhangyang1125)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