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河池市宜州區,一項古老而璀璨的產業正在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桑蠶繭絲綢,這一承載著千年文化底蘊的傳統產業,在宜州這片土地上,正以科技創新為筆,繪就一幅幅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畫卷。
宜州區連片桑園郁郁蔥蔥
鏡頭緩緩推進,映入眼簾的是宜州廣袤的桑園,綠葉成蔭,生機盎然。這里,是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也是全國最大的桑蠶繭生產基地之一,目前有桑園面積39.6萬畝,蠶繭產量約10.9萬噸,實現養蠶收入約56億元;養蠶農戶達8.5萬戶,占該區農戶總數的80%以上,桑園面積和鮮繭產量連續19年保持全國第一,榮獲“中國優質繭絲生產基地”稱號。在這片綠色的海洋中,蠶農們辛勤耕耘,用汗水澆灌著桑蠶繭絲綢產業的希望。
廣西首條全真絲壯錦提花生產線投產
隨著畫面的切換,來到了現代化的繅絲車間。在這里,先進的自動化設備代替了傳統的手工操作,一根根潔白的蠶繭絲經過精細加工,變成了柔軟光滑的絲線。這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更保證了絲綢品質的穩定與提升。近年來,宜州區創造發明了自動化上蔟、軌道省力化養蠶、自動取繭器等先進機具近70項,應用專利技術64項,小蠶共育、方格蔟營繭、鮮繭繅絲等先進技術推廣和使用率在全國領先。
宜州桑蠶繭絲綢產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強力驅動。近年來,在國家及自治區對繭絲綢產業大力支持的有利背景下,緊緊圍繞“桑蠶繭絲綢千億產業集群”的發展目標,不斷提升桑蠶繭絲綢全產業鏈建設水平,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推動絲綢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從田間到市場,從生產到消費,科技的觸角無處不在,塑造著桂西北這片綠色桑海嶄新的未來,以澎湃的活力書寫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華麗轉身的生動篇章。讓古老的絲綢產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伴隨著高速運轉的織機打緯聲,一縷縷晶瑩透亮的蠶絲,經過數控龍頭的經緯交織,變成提花紋的全真絲壯錦,填補廣西全真絲壯錦織造的空白。廣西全真絲壯錦織造助力于補齊產業鏈、全力打造知名品牌,從而拓展國內外市場,高品級生絲有望成為國際奢侈品牌指定原料,品牌價值攀升。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宜州區在桑蠶資源的綜合利用上取得了顯著成效。桑葉、桑枝、蠶沙等副產品被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飼料、有機肥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宜州區還致力于打造絲綢文化旅游產業,將桑蠶繭絲綢產業與生態旅游觀光相結合,推出了多條絲綢文化體驗線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感受絲綢文化的魅力。這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提升了宜州桑蠶繭絲綢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展望未來,宜州區將繼續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桑蠶繭絲綢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直指千億產業集群,宜州桑蠶繭絲綢產業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迎接挑戰。在這里,古老的文化與現代的技術交相輝映,共同織就著宜州桑蠶繭絲綢產業的新篇章。
這就是宜州,一個以桑蠶繭絲綢產業為核心,書寫著古老與現代交織、傳承與創新并重傳奇的地方。讓我們共同期待,宜州桑蠶繭絲綢產業在未來的發展中,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