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湖南建投集團在冊外籍屬地化員工逾5500人,今年一季度也開局良好,集團境外業務正蓬勃發展。當前,湖南正在打造“三個高地”上持續用力,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著力打造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湖南建投集團作為省屬骨干國企,如何踐行使命擔當,“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
“基建”聯通,產工貿一體促轉型
基礎設施“硬聯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基石。20世紀60年代起,湖南建投集團便開始耕耘國際業務,旗下中湘海外、湖南路橋、建投六建、湖南安裝、交通國合、建投二建等多家企業均在國際市場有成熟業務布局,足跡遍布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援塞內加爾競技摔跤場、援布隆迪總統府、剛果(布)國家1號公路、格魯吉亞E60高速公路等一批標志性工程……該集團以大規模基建推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設施完善,累計修建超150萬平方米房屋、近13500公里公路、100余座橋梁、20座隧道、15個發電站。2024年,集團境外新簽合同總額逾20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蒙古國額爾登特電廠改造項目
“疫情期間,我們是在蒙古國繼續履約的中資企業,按時生產,按時交付。”湖南安裝介紹,該公司在境外多為供水、供電、供暖等民生項目,讓當地老百姓切實感受到中國人的勤勞和誠懇履約。
非洲基建需求大,但現金支付能力有限,怎么辦?
“以資源換項目、以工程換產品。”湖南建投集團海外業務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集團著力打造“產工貿一體化”模式,將境外工程收益再投資,滾動式發展,也推動了當地產業升級。
科特迪瓦橡膠加工廠
項目建設的同時,新發展理念也伴隨傳播。“國家‘雙碳’戰略實施以來,海外項目也逐步向垃圾發電、光伏、風力發電等新能源方向轉型。”中湘海外介紹,“出海”正朝產業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對外項目是國家對外合作的重要窗口,湖南建投集團充分發揮基建領域的專業優勢,打造一項項優質工程、標桿工程;同時,發揮全產業鏈優勢,探索對非經貿合作新模式。
屬地化用工,“授人以漁”助發展
共建國家需要的不是簡單“輸血”,而是要增強“造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是中國對外援助與國際發展合作一貫秉承的理念。
“我們通過‘師帶徒’,對屬地員工進行一系列技術指導、教授技藝。”建投六建介紹,其承建的援塞內加爾競技摔跤場施工建設兩年多時間,為當地提供4000多個就業崗位,培養了電工、電焊工、木工等約1000名技術工人。
“現在很多非洲當地員工是‘工二代’‘工三代’。”交通國合介紹,大項目總部外派5—6位核心技術管理人員即可,其余均為當地員工。交通國合深耕非洲馬里、加蓬、科特迪瓦、馬達加斯加等國,項目在哪,碎石場、瀝青場就開到哪,助力當地就業。
來自肯尼亞納庫魯鄉村的皮特,2006年應聘清潔工加入湖南路橋,而后成為一名幫廚。在中國廚師的傾心傳授下,辣椒炒肉、梅菜扣肉……如今的皮特,已在湖南路橋肯尼亞公司工作近20年,成為中國菜的烹飪“里手”。
目前湖南建投集團在冊的外籍屬地化員工達5546人。
文化交融,愛心公益讓民心相通
非洲馬里卡伊市庫倫鎮橋
“通行啦!”今年年初,非洲馬里卡伊市庫倫鎮的跨河大橋通行儀式上,人們一陣歡呼。庫倫鎮多年來每逢雨季便河流漲水,交通中斷,出行只能劃船,非常危險。交通國合了解情況后為其無償修建了這座橋梁。一座座“連心橋”,讓超越國界的情誼在異國他鄉生根發芽。
“‘jiaozi’‘kuaizi’……現在當地人都習慣用中國話來稱呼‘餃子’和‘筷子’”。建投六建分享到,塞舌爾大使館每年舉辦“中國年”活動,公司都積極組織慈善義賣,制作美食小吃等,傳遞地道的“中國年味”。塞內加爾足球氛圍濃厚,建投六建便結合當地需求,多次捐贈學習用品和足球裝備等。
2023年7月27日下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蔡典維率考察團回訪援塞內加爾競技摔跤場項目并舉行愛心捐贈儀式
獻愛心,做公益……這些對湖南建投而言,早已習以為常。愛心和文化的水乳交融,實現從“硬聯通”再到“心相通”的美美與共。
“過去更多是我們在國外講‘中國故事’,現在場景變了,把他們‘請進來’講中國故事,效果非常好。”湖南安裝介紹,公司參與了多期對蒙古國的技術援助。踏上中國土地,國外友人們均對中國的強大和飛速發展深感震撼。
據了解,下階段,湖南建投集團將持續鞏固非洲、東南亞等成熟市場,加大開發中亞、中東等戰略市場,向海外市場綜合一體化服務商轉型升級。
從“借船出海”“駕船出海”到“造船出海”,從“走出去”到“請進來”,從純基建到“產工貿一體”,從勞務輸出到全產業鏈“出海”……湖南建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蔡典維表示,作為湖南省最大的外經企業,集團積極踐行國家戰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助力對非經貿,為湖南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貢獻國企力量。(熊英 王海燕)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