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從杭州蕭山向北沿蘇紹高速疾行,不多久,“錢江隧道”幾個大字映入眼簾。駛入隧道,短短幾分鐘已穿越錢塘江底,直達北岸的嘉興海寧。
這條4.45公里長的隧道,實現錢江兩岸民眾多年來的期盼。也正是這條已建成的世界最大隧道,剛剛摘取了國際工程咨詢領域的“諾貝爾獎”——菲迪克(FIDIC)工程項目杰出獎。
2016年,菲迪克工程項目杰出獎頒出6座獎杯,中國錢江隧道工程是其中唯一的公路交通項目,這也是浙江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浙江省交通設計院)的驕傲。
回首浙江省交通設計院65年“登頂”之路,一路走來,櫛風沐雨,碩果累累。僅“十二五”期間,他們在勘察設計方面就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項103個;在科研方面獲得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進步獎24項,這些成績,讓他們穩居省級交通設計研究機構“第一方陣”。
擦亮橋隧“金字招牌”
攻克“建隧道不影響觀大潮”的世界級難題
錢塘秋潮,天下聞名;錢江隧道,低調潛行。
2014年,錢江隧道通車,錢江兩岸居民過江無需再繞道。縮短70公里路程,杭州灣城市群交通格局由此重塑。更讓人感慨的是,如此重大的工程項目,似乎在不知不覺中到來,與大自然實現了一次“友好對接”。“天下第一潮”的奇觀絲毫未受影響,每年中秋時節,觀潮者如期而至。
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橋隧專家孫鈞評價:“錢江隧道跨徑大、里程長、技術難度大,且地質條件復雜,疊次穿越古防洪大堤,是隧道工程中的又一奇跡。”
負責隧道設計的副總工程師李偉平介紹,從工程可行性研究到完成施工圖,設計團隊用了近兩年時間反復打磨。他們面對的,是強潮涌、高水壓、高滲透性地層等工程難題;他們開創的,是世界首例超大直徑盾構機一次性折返的長距離掘進施工技術;他們實現的是工程、環境與人類活動和諧統一的美好愿望。
42個月的施工期,直徑15.43米的超大盾構機經歷了極為復雜的施工組織。創新設計和施工的過程,就是不斷克服技術難題的過程。
八大難題、三大突破,從解決緊急停車帶與盾構工法不相容,到解決強潮涌下隧道覆土深度和管片設計;從實現超大型盾構坑內一次性掉頭,到創造超大型盾構隧道長距離安全施工記錄……保護與創新、工期與造價、速度與質量,隨著錢江隧道一點點的掘進達成最優平衡。
雖然已投入運行2年多時間,說起錢江隧道,浙江省交通設計院黨委書記、院長吳德興依然心潮難平,“這不僅是我們全院的驕傲,也是浙江交通的驕傲,對我們的品牌建設具有深遠意義。”
橋梁隧道是浙江省交通設計院的“金字招牌”,從舟山大陸連島工程金塘大橋到柬埔寨湄公河大橋,從重慶繞城公路東段魚嘴長江大橋到諸永高速公路括蒼山隧道工程……無一不凝結著設計人員的智慧與汗水,也終于累積成今日摘冠的榮耀。
擁有行業九張“甲級”
首創的高速公路“邊拓寬邊通車”成行業標準
鋪路架橋掘隧,走遍千山萬水;工程設計創新,攸關萬家安樂。
公路全行業工程設計甲級、水運全行業工程設計甲級、市政公用行業工程設計甲級、工程勘察綜合類甲級……9張行業甲級證書,見證了浙江省交通設計院的“硬實力”。
工程咨詢行業是智力密集型產業,打造金字招牌,離不開科技與人才的支撐,浙江省交通設計院制定了詳盡的人才引進和培養辦法,“管理、技術、營銷”三個序列薪酬分配和績效管理辦法,兩次出臺《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加強科研項目和科技工作管理,不斷加大力度鼓勵人才建設和創新,高層次和緊缺人才按需引進,設立專項資金和“綠色通道”,由院長辦公會拍板,創造了招得來、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機制。如今,全院900多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占85%以上。擁有省部級各類拔尖人才30多人,各類注冊工程師180多人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80多人,吳德興本人也榮膺“浙江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
滬杭甬高速公路拓寬工程首創“邊拓寬邊通車”的做法。“這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統一的指導意見”,第一分院主任工程師姜正暉說,“怎樣處理改建和維持原有服務的關系,這需要設計人員腦子里首先要有服務經濟發展的大局意識,要考慮怎樣減少對社會的影響。”最終,拓寬工程成了行業標準規范。應用到杭金衢高速拓寬工程時,技術的進步又進一步縮減了成本,工程造價達到國內同期最低。
依山傍水的金麗溫山區高速公路,環保與創新的黃衢南高速公路,以及國省道“美麗公路”工程項目……條條通衢,凝聚了科研的智慧,體現著人才的優勢。
聲譽日隆之際,他們的眼光已投向全球。2004年以來,浙江省交通設計院開始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參與全球行業競爭。
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參與了柬埔寨、斯里蘭卡、伊朗、老撾、印度尼西亞、文萊、贊比亞、喀麥隆、加納、尼日利亞等國家的工程咨詢、勘察、設計、檢測工作。
修一條路造一片景
綠色交通理念貫穿每一張圖紙每一個項目
錢江隧道南口所在位置是蕭山規劃的“生態濕地”,為保護水環境和沿岸生態平衡,“盾構棄土”經過固化,體積變為原來的1/3,經環保處理達到可種植綠化的要求,就地使用。
浙江省交通設計院設計的交通工程不下數百個,綠色交通的理念體現在每一張圖紙上,貫穿在每一個項目中。
錢江隧道建成后,杭州市又規劃了多條穿越錢塘江的盾構隧道。正是錢江隧道的創新設計,尤其是對環境保護的堅守,獲得了當地政府和市民對盾構技術的支持和認可,促進了杭州城市建設和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
“我們要實現把交通工程 輕輕放入大自然 的目標。”在浙江湖州,由他們設計的杭長高速北延工程即將建成,從土地資源保護到生態環保技術,從資源循環到低碳節能應用,還有那些體現著千百年人文積淀的沿線村落和古建筑保護措施,無一不蘊含在設計理念之中,呈現在建設的全過程。杭長高速成為浙江省首條獲得交通運輸部“生態環保示范工程”稱號的高速公路,在為杭寧高速分擔流量壓力的同時,結束了浙西北山區缺少縱向高速公路的歷史,為經濟發展和百姓出行提供了一條便捷的通道。
“修了一條路,造了一片景,富了一方人”,吳德興這樣說道。在柬埔寨,由他們設計的8號公路和跨湄公河大橋建成后,打通了金邊至越南出境通道,同時也解決了湄公河兩岸的交通阻隔,沿線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柬埔寨民間,也傳開了“要想富,先修路”的流行語。
所有的努力,如今由菲迪克獎給出了最新的證明。“這對我們打造國內領先并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綜合工程咨詢公司具有重要意義。現在,我們有更大的信心融入 一帶一路 中去。”吳德興說。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