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新的一篇報道把共享單車的兩大頭部公司摩拜和ofo送上輿論風口。報道稱,摩拜賬面現金尚有70億元,但使用押金超過40億元。ofo更不堪,賬面現金僅3.5億元,超過30億元押金用于支付供應鏈欠款。而且,報道里還有一句“誅心之論”:ofo管理層奢侈品消費成風,幾乎“一人一輛特斯拉”。
逼宮。只不過這一次沖在前面的不是投資人,而是媒體人。
共享單車,面臨匕見。一場“燒錢”的持久戰,讓投資人愈發焦慮,也讓創業團隊備受質疑。雖然共享單車被列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但這個行業自始至終就沒有擺脫資源浪費、道路無序的物議。特別是,對于摩拜和ofo這兩大公司內部管理不善的指責越來越多,也讓這兩家公司走向合并的呼聲逐漸高漲。
不過,摩拜和ofo彼此都非常排斥合并。對于ofo和摩拜的合并問題,ofo創始人戴威日前再做回應,“作為創業者,我們非常感謝資本,因為資本助力了企業的快速發展,但是我也想說,資本也要理解創業者的理想和決心,它是一個創業者跟投資人的良性互動,共同發展,解決問題、服務社會的這么一個過程。”
基本上,這場合并愿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投資人在積極推動,創始人卻仍抗拒。不過,資本的力量向來強大,在網約車當年雙寡頭大戰白熱化之際,就是資本一聲令下,歸于一統。如今,單車的燒錢大戰有增無減,漸成消耗戰。資本雖然瘋狂,卻也不傻,既然市場的跑馬圈地階段已經過去,市場格局基本底定,用戶規模增長進入瓶頸,摩拜和ofo之間的消耗就沒有意義。當“燒錢”從手段變成目的,投資人就要及時止損了。
特別是,摩拜和ofo一直為潛規則、回扣、貪腐、派系等負面消息所困擾,這使得人們對于創始人團隊的管理能力持保留態度,導致后者的人設不足以鎮住投資人,也鎮不住市場預期。如果創始人和管理層內控孱弱,資本就更咄咄,更希望合并,減少無謂的消耗。
更關鍵的是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仍不清晰。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重要的互聯網場景,但這個場景如何變成“錢景”,還沒有摸到那扇“窄門”。在共享單車大干快上的草創時期,創業者可以故作輕松地說一句“如果失敗了,就當做公益了”,因為彼時資本比企業還著急進入這個行業。但是現在市場增長基本停滯,發展不能再掩蓋問題,盈利就成為一個繞不過去的必答題。如果兩家都沒有太好的盈利方式,那就先抱團吧。
資本家和企業家的博弈,沒有道德上的誰對誰錯,只有博弈上的意志和巧妙而已。共享單車這門生意,無論誰吃掉誰,都是一樣的套路。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