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3年NASA宣布退出近地軌道業務開始,商業航天便開啟了一段嶄新的旅程。二十年來,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極具規模的行業。2019年,據太空基金會發布的《航天報告》統計,其收入已高達3368.9億美元。到了2023年,這一故事又達到了新的高潮。
2023年第一季度,SpaceX的收入達到15億美元,總利潤達5500萬美元,與此同時,我國民營商業航天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朱雀二號、天龍二號、快舟十一號甲、谷神星一號等民營火箭的成功發射,無不體現著中國在這一領域的重大進步。
回首過往,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相對較晚,但自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以來,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加快。2020年,衛星互聯網被納入“新基建”政策,進一步推動了行業的發展。如今,藍箭航天、星際榮耀、星河動力等火箭企業,以及長光衛星、天儀研究院、微納星空、銀河航天等衛星企業,共同構成了中國商業航天的核心力量。
商業航天產業覆蓋范圍廣泛,按照產業鏈上中下游劃分,涵蓋了三個層次、八大領域。產業鏈最上游是原材料提供商,包括各類高強度合金原料供應商、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耐熱耐腐蝕材料制造商等。同處上游的還有火箭和衛星制造企業;產業鏈中游主要為衛星發射、地面設備制造企業;下游則涉及衛星應用、運營企業,包括衛星導航、衛星通信、衛星遙感等領域。
在這個龐大的產業體系中,京濟通信作為商業航天產業的重要參研單位,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專業的宇航防務技術公司,京濟通信不僅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還是中國商業航天產業聯盟的重要成員。公司秉承“立足宇航、面向應用、多科融合、產研并舉”的發展理念,主攻航天測控、通信、數傳等領域。京濟通信的衛星微波成像載荷、衛星通信載荷、星船基站通信一體化等產品和技術,已成為商業航天領域的亮點。
京濟通信的創始人和核心團隊成員們都擁有數十年的航天產業研究與開發經驗。他們曾參與過國家重大專項工程任務,承擔過國家高技術發展專項、高校研究開發、系統設計與制造等重要項目。公司以電為主,光、機、算、材相融合的技術優勢,已在行業內樹立了良好的聲譽。公司擁有的79項自主知識產權、52項專利申請和31項已授權專利,更是其技術實力的有力證明。
未來,隨著中國商業航天市場的持續擴大和技術的不斷革新,京濟通信在全球商業航天產業中的角色將愈發重要。其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能力將為中國乃至全球的商業航天產業帶來更多可能性。隨著產業鏈的進一步完善,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商業航天產業將在全球航天領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