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有兩個標志性事件。一個是2024年4月上半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達到了50.39%,標志著新能源汽車成為市場主流;另一個是小米發布第一款新能源汽車SU7,標志著國內互聯網企業正式下場參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拉開了汽車行業新能源與智能化的下半場大幕。
市場滲透率超過50%標志著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市場主流,也必將成為“眾矢之的”,任何安全性的風險都會被放在顯微鏡下進行分析。互聯網企業遵循“快魚吃慢魚”的市場規律,與傳統汽車企業通過保守的冗余設計和繁復的系統驗證來確保安全存在沖突。于是,該車型中使用了鋁線束替代傳統銅線束引發了普遍關注。
對于該問題,國際銅業協會新能源汽車項目專家黃艇先生對此做出了全面的分析,其中他提到的“電動車的線束,……,猶如人體的主動脈,它的安全和可靠性是車輛整體安全性必不可少且至關重要的部分,……安全可靠性是一切的前提,是來不得半點馬虎和僥幸的,任何有關于提升車輛安全的舉措,在器件選型和選材時,都應該做審慎的選擇,即選擇導電率優良、物理特性穩定和環境耐受能力強的材料為優選”切中問題的實質。
根據汽車之家研究院在2023年對1315名消費者的調研,有76.3%用戶擔憂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雖然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經超過50%,但是在還沒有選擇新能源汽車的另外50%的消費者中,對于安全性的擔憂還是主要原因。正如黃艇先生所言,“安全可靠性是一切的前提”,尤其在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轉換的關鍵階段,任何的安全性問題可能就會導致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被打斷,欣欣向榮的行業發展趨勢瞬間轉為“至暗時刻”。
互聯網企業的進入可能產生“鯰魚效應”,帶動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產品快速迭代,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但是在汽車行業行之有效的安全性與可靠性規則可以進一步優化,卻不能放棄。尤其是類似于電動車線束這樣與安全可靠性密切相關的核心產品,黃艇先生將其比喻為“主動脈”非常貼切。雖然替換為其他材料可以降低成本和減輕重量,但是“任何有關于提升車輛安全的舉措,在器件選型和選材時,都應該做審慎的選擇,即選擇導電率優良、物理特性穩定和環境耐受能力強的材料為優選”。
由于汽車的安全可靠性直接涉及駕乘人和其他交通參與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安全可靠性上只能做“加法”而不能做“減法”。雖然通過采用一些技術方案,可以提升鋁線束的性能,但其物理與材料特性決定了其安全可靠性只能接近銅線束而不可能超過,因此在電動車線束這樣的“主動脈”的材料選擇上,導電率優良,物理特性穩定和環境耐受能力強的銅線束就應該是優選。
除了產品與技術角度,從品牌美譽度方面,安全可靠性也是新能源汽車企業構筑品牌“護城河”的有力保障。反之,就有可能被消費者認知為“成本導向”勝于“安全可靠”,不利于品牌形象的長期健康發展。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