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比亞迪在河南開封舉行“宋LDM-i及2025款宋PLUSDM-i”上市發布會。搭載第五代DM技術的SUV正式亮相,共推出5個版本,官方指導價13.58-17.58萬元,入門即豪華。本次發布會開創SUV油耗3時代,用技術實力刷新SUV油耗史,為SUV車型樹立了新的油耗和續航標桿。此舉彰顯了比亞迪推動技術普惠,持續引領新能源汽車行業變革的決心。
技術為王,品質向上 兩個月前,比亞迪的第五代DM技術重磅發布,再一次改寫全球汽車能耗史,引發全網熱議和大量自發實測。正如比亞迪執行副總裁、乘用車COO何志奇在發布會上所說:“好的產品和技術天然自帶流量,我們的技術,就是最大的網紅,我們的參數,就是最好的金句!”比亞迪始終堅信優秀的產品和技術自帶吸引力,并不斷通過技術創新來提升產品競爭力。從刀片電池、DM技術,到易四方、云輦、璇璣架構,這些比亞迪全球首創的顛覆性技術,給用戶帶來了極致的體驗。正是通過對技術的執著與投入,才讓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技術創新是內核,品質則是比亞迪不懈的追求。真金不怕火煉,比亞迪的頂流技術也不怕檢驗。何志奇介紹了比亞迪嚴苛的試驗標準并表示“比亞迪擁有100多個專業的檢測實驗室,投入超100億,具有4000多項檢測能力”。這些措施確保了每一輛比亞迪汽車在安全和性能方面都能達到了卓越水平。更令人矚目的是,比亞迪正在建設全球首批全地形的專業賽車場,旨在用更嚴苛的標準檢驗汽車的電動化和智能化水平。續寫傳奇,造更懂國人的SUV乘著新能源的浪潮,中國品牌在SUV市場的份額正快速攀升,2023年這一數據已經突破55%。此次發布的宋LDM-i與2025款宋PLUSDM-i,正是比亞迪結合先進技術與中國消費者需求,精心打造的高品質車型。截止目前,比亞迪宋家族累計銷量已經超過了260萬臺,新成員的加入必將續寫這一傳奇。
中國目前是世界 SUV第一大消費國不管是絕對數量,還是相對比例,都遠高于其他市場,可以說,SUV是中國汽車市場的必爭頂流。
比亞迪執行副總裁、乘用車COO何志奇坦言:十幾年前,中國品牌SUV還不是市場的主流,哈弗的出現改變了這個局面。從2013年到2021年,哈弗H6連續九年拿下SUV市場銷量冠軍。“長城以一己之力守住了中國SUV的長城。”
過去,中國A級轎車銷量榜一直被合資占據,直到以吉利、長安、廣汽、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品牌進場后,市場的格局才逐漸被改寫。同樣中國的 SUV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也是被合資品牌壟斷。
其中,宋PLUSDM-i作為全球首款寬體超混SUV,基于海洋美學設計理念,時尚又精致的外觀,深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其寬敞舒適的車內空間和高效節能的混動系統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宋LDM-i則是王朝全新中級SUV,大氣龍顏、豪華典范!新車基于新一代插混整車平臺打造,滿足最新版C-NCAP五星安全標準,全方位引領中級SUV新趨勢,產品硬實力完勝主流合資燃油車,重新定義了中級SUV價值標桿。比亞迪宋家族的兩款新車搭載多項高端配置,集安全、智能、舒適、高顏值于一身,不僅豐富了比亞迪的產品矩陣,更將鞏固宋家族在SUV市場的領先地位,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環保、節能的出行選擇,推動中國SUV市場進入新時代。
在此消彼長之下,幾個主要的中國汽車品牌,勢頭都不錯,其中奇瑞長安、吉利、比亞迪的市場份額增長,表現尤為突出!隨著更多中國汽車品牌在新能源業務上,持續的投入和發力,再加上國人對中國品牌的產品越來越認可我們有理由相信,整個中國汽車品牌將會持續向上!在這個上升勢頭下,中國品牌SUV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2023年,中國品牌在SUV的市占率高達 55.4%!,在SUV銷量排行前五的車型中,有4個是中國品牌,中國品牌的 SUV成為了市場上名副其實的頂流!所以我相信,中國品牌更懂中國人的需求,也只有中國品牌,能造出我們中國人想要的 SUV,讓我們為所有中國品牌鼓掌!
突破革新,引領行業持續向上 此次宋LDM-i與宋PLUSDM-i的發布,將進一步加速汽車市場油轉電的進程。比亞迪的每一次突破都不僅僅是一次技術的革新,更是對市場趨勢的深刻洞察和對消費者需求的精準把握。在新能源汽車成為主流的當下,比亞迪憑借強大的技術實力,正引領新能源汽車行業邁向一個新高度,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注入新活力,助推新能源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
在新能源市場,隨著奇瑞、長安、吉利、比亞迪等一眾中國汽車品牌的持續發力,國內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產品也是愈發的認可。相信通過中國企業的共同發力與相互促進,中國汽車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向上發展的勢頭也會得到長久的延續。中國汽車品牌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只有所有大家都擁有了過硬的技術和寬廣的胸襟,中國汽車品牌才能真正保持持續且強有力的發展。
(新媒體責編:wa12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