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個體多一點自覺與自律,航空公司多些提醒和細節(jié)安排,我們才能真正享有安全舒適的旅程。
近日,多家航空公司陸續(xù)宣布,坐飛機手機“解禁”,無論是媒體還是民眾,都紛紛點贊。不過,現實似乎不太樂觀。
最近在中國參加某音樂節(jié)目的Jessie J “結石姐”,近日就在網上發(fā)了幾段小視頻吐槽:坐飛機的時候,前排和左邊的乘客打開手機等電子設備看視頻,聲音太大了!該事件迅速引發(fā)網絡熱議。有網友評論“最擔心的事還是發(fā)生了”;還有網友感嘆“旅途中最后的清靜時光也沒有了”。
首先要承認,民航業(yè)“解禁”手機是進步。有條件地允許“空中開機”,既是尊重科學,也是尊重市場和乘客的決定。不過,面對好不容易才來的解禁,某些乘客的行為,著實令人難堪。旁若無人隨意切換視頻,聲音外放看得津津有味,有時還歪斜抖腿、“加戲”大笑幾句,如此任性,以為自己來到了“空中菜市場”?
飛機機艙,是不折不扣的公共空間。由于機艙狹小密閉,再加上發(fā)動機帶來的噪音本就大,外放視頻需要開很大的聲音才能“打敗”噪音,對他人的影響不言而喻。
而類似陋習,絕非僅僅發(fā)生在飛機上,也絕非允許“空中開機”后才有。去年,有媒體做過一項市民素質調查,在公交地鐵等交通工具上大聲聊天、用手機大聲放音樂和視頻,分別占據84%和54%的比例。前幾日,甚至還有幾位阿姨叔叔在火車車廂里跳起了廣場舞……類似行為投射著自私和放任,是缺乏基本公德的體現。而一旦類似舉止得不到自覺修正或及時干預,“小毛病”就可能會愈演愈烈,引發(fā)大爭執(zhí)、大糾紛。
全民出行時代,乘飛機、坐高鐵成了越來越多民眾的家常便飯。事實上,這也是個體越來越參與到現代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的一個過程。請別忘記,無論何時何地,你的某個舉止愛好,都需要分清私域和公域,要以不影響第三方的利益為前提。否則,輕則被人嫌棄指點,重則可能威脅公共安全與秩序。
統(tǒng)計數字顯示,2017年,我國航空公司共完成旅客運輸量5.52億人次,同比增長13.0%。面對市場和乘客的旺盛需求,民航業(yè)未來可能更加主動和開放,提供出更多更好的空中服務。但作為乘客,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乘客個體多一點自覺與自律,航空公司多些提醒和細節(jié)安排,我們才能真正享有安全舒適的旅程。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tǒng)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qū)南三環(huán)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