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馬上到了,節日的氛圍在商家的宣傳下也漸漸濃了起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禮物當然是必不可少的。然而,選禮物卻是一件令人撓頭的事情,選好了,情人節過得甜甜蜜蜜;選不好,愛情的小船可能說翻就翻。但有一種禮物卻是怎么選都不會錯的,那就是鉆戒。
“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作為堅貞愛情的象征,鉆石以其閃亮瑰麗的外表贏得了天下女人的芳心,并迫使全世界的男人買來“獻殷勤”,很多人認為鉆石的高價緣于其稀有珍貴,但也有人指出鉆石本身并沒有任何價值基礎,其高價格完全是靠人為控制供應鏈,是最大的營銷騙局。那么,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并不想在情人節來臨之際給誰添堵,那么不妨把正方(認為鉆石是騙局的一方)和反方(認為鉆石不是騙局的一方)觀點都擺出來,由您自行評判吧。
PK第1局 用途
正方:鉆石是經過琢磨的金剛石,是碳元素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形成的一種單質晶體。它本來就只是一種礦產資源,除了硬度很高外,沒有什么特點,對人并沒有多大益處,當年很多開采礦產的老板將鉆石原石亂扔,可謂棄之如敝履。而后有一些精明商人介入,將鉆石加工打造成戒指,并賦予其愛情、堅貞、純潔等意義,此后鉆石的價值便一飛升天。
反方:眾所周知,鉆石主要用于首飾,但又不僅限于此。“金剛石的用途有很多。” 中國科學院大學材料科學與光電技術學院教授陳廣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金剛石按用途可分為兩類:寶石級金剛石(即鉆石)和工業用金剛石。寶石級金剛石主要用于首飾、收藏和特殊用品的鑲嵌(如佛像、權杖); 除了用作裝飾品以外,金剛石也被廣泛應用于各個工業領域。由于它是目前世界上最硬的天然物質,莫氏硬度達到最高的10,所以人們利用這一特性,把它制作成各種切割、研磨工具,比如,拉絲模、車刀、刻線刀、硬度計壓頭、地質和石油鉆頭、砂輪刀、玻璃刀、金剛石筆、修整器刀以及磨料等,廣泛應用于對各種物質的加工和各種科學鉆探;此外,人們還根據金剛石所具有的其他優異理化性能,將它應用于航天、航空工業中,并且“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保羅·梅教授早在本世紀初就提出,21世紀將是金剛石的時代,它將替代硅成為終極半導體。”陳廣超說。
PK第2局 儲量
正方:1870年南非發現了巨大的鉆石礦,產量可以用噸計。一夜之間,市場上充斥了鉆石。南非礦背后的英國投資人害怕了,因為隨著開采量的增加,鉆石早晚會掉價。于是這些鉆石礦的主要投資人合并了他們的資產,建立了一個單獨的實體,控制鉆石產量,維持公眾對鉆石稀缺的印象。這個實體就是戴比爾斯。通過在各國設立貿易公司,戴比爾斯控制了全球的鉆石交易,并將鉆石打造成財富、權力和愛情的象征。人們被灌輸鉆石不是一種可交易的商品寶石,而是求愛和婚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這樣,鉆石被少數大公司壟斷控制,高昂的價格也讓國際巨頭賺的盆滿缽滿。
反方:鉆石的主要產地集中在俄羅斯、南非、加拿大、博茨瓦納、澳大利亞等國家。在陳廣超看來,儲量問題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有新的礦藏發現,原來統計的礦藏量就會被否定。“目前,以我了解的數據來看,全球的儲量大概有9000億克拉(約合18萬噸),但其中有70%—80%是工業級金剛石,很難用來制做首飾。”陳廣超說。
這就意味著,在開采出的金剛石中,只有20%能達到寶石級,而其余80%只能用于工業。陳廣超表示,從全球來看,工業級鉆石的儲量是很大的,飾品級鉆石卻不算多,如果沒有發現新礦藏,按現在的開采速度,大概還能開采20年。
據了解,每年全世界天然鉆石產量約1億克拉,折合為2000萬克,即20噸,其中約20%為寶石級,即4噸。而黃金的年產量大約在2500—3000噸之間,數百倍于寶石級天然鉆石。
PK第3局 可替代性
正方:近期,新加坡LLA科技公司宣布了一項成果,他們可以將自然界幾千年發生的變化縮短到兩三個月,像栽種花草一樣在實驗室里“種植”出比起天然鉆石毫不遜色的人造鉆石。在價格方面,人造鉆石比相同克拉數和質量等級(包括顏色、清晰度、切割完整程度等)的天然鉆石要便宜大約40%。人造鉆石和天然鉆石的成分一模一樣,都是貨真價實的鉆石。用現代物理方法分析時,沒有任何區別,即便從光譜上分析,也看不出區別。所以人造鉆石完全可以替代天然鉆石,天然鉆石根本不值得購買。
反方:鉆石是一種天然礦物,在數十億年前就在地球上形成了。人造鉆石和天然鉆石不能相提并論。來自國際鉆石中心(IDC)的阿爾莫認為:“人造鉆石實際上是將情感從鉆石中剝離出來,而把價格放在第一位,這并不是愛人們想要的。”
更重要的是,人造鉆石與天然鉆石并非一模一樣,雖然物理方法無法分析出人造鉆石與天然鉆石的區別,但是有經驗的老切工卻可以辨別。
在陳廣超看來,“所有的天然鉆石都會有生長線或生長點,人造鉆石也會有生長線或生長點,但是這種生長線或生長點極其規律。這種區別需要從業時間長、有經驗的專業人員才能看出來,剛剛入行的普通切工是看不出來的。”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