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今年的主題是“品質消費 美好生活”。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品質消費與消費者認知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網絡消費的日益普及的當下,有超半數受訪者的網絡消費已經多于實體店消費;有超過六成的受訪者經常使用“第三方支付”消費;而“付費網絡游戲”位列“不滿意”消費榜榜首。
中消協表示,“品質消費與消費者認知”問卷調查活動于今年1月中旬到3月上旬展開。調查采取在線分層抽樣調查方式,覆蓋31個省市自治區,共獲得有效樣本10000個。調查顯示,52.9%的受訪者在日常生活中網絡消費多于實體店消費,這一比例與2017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另有35.9%的受訪者網絡消費和實體店消費基本持平。
在網絡消費多于實體店消費的樣本中,性別差異并不明顯,但年齡上存在顯著差異,其中20-35歲的選擇人數最多,56-65歲的選擇人數最少。城鄉差異也較為顯著,城市消費者網購行為比例明顯高于農村消費者。
此外,受訪者在日常消費中通過第三方支付(如微信支付、支付寶、快錢等) 的使用率達到62.4%,遠遠高于其他的支付方式。手機銀行在線支付、平臺信用消費和刷卡支付逐步成為大眾化的支付方式,綜合使用率均超三成;網上銀行在線支付使用率相對較低。
進一步分析發現,在平臺信用消費、信用卡刷卡支付上,男性消費者使用頻率顯著大于女性;而在現金支付上,女性使用頻率則顯著大于男性。從年齡層次來看,小于46歲的各年齡段消費者與大于46歲的消費者相比,使用“第三方支付”頻率更高。城市消費者使用“第三方支付”的頻率明顯高于農村消費者。
調查還發現,在消費者最不滿意的消費類型中,選擇付費網絡游戲、餐飲外賣、服飾鞋包、快遞物流和在線旅游服務等商品和服務類別的比例相對較高,其中,受訪者對于付費網絡游戲的不滿意率達到20.9%,而后四項的不滿意率相差不大,分別為16.3%、16.2%、16.1%和15.3%。不滿意的原因中,價格不合理、實用性不強、安全性差、售后服務差等被不少消費者提出。
針對當前我國消費市場環境存在的各種問題,本次調查還了解了消費者對于改善消費環境的具體做法。結果顯示,受訪者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并制定強有力的法律標準的呼聲最高。同時,相當多的受訪者也希望經營者誠信守法,相關行業組織強化自律,通過各方面努力來優化當前的消費市場環境。(記者 王薇)
內存
中消協歷年年主題
1998年:為了農村消費者
1999年:安全健康消費
2000年:明明白白消費
2001年:綠色消費
2002年:科學消費
2003年:營造放心消費環境
2004年:誠信·維權
2005年:健康·消費
2006年:消費與環境
2007年:消費和諧
2008年:消費與責任
2009年:消費與發展
2010年:消費與服務
2011年:消費與民生
2012年:消費與安全
2013年:我的消費我做主
2014年:新消法 新權益 新責任
2015年:攜手共治 暢享消費
2016年:新消費 我做主
2017年:網絡誠信 消費無憂
2018年:品質消費 美好生活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