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雜志訊 新時代交通運輸事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浙江省交通運輸廳政策法規處兼設的政策研究室,在成立一年之后便“升格”為政策研究處,交通參謀服務的重要陣地被進一步強化。
自2017年兼任廳政研室副主任,到2019年1月轉任廳政策研究處副處長,于文良和同事們一直在寫作——大到工作報告,小到日常文稿,年均150余篇的高強度“琢磨”,令這位“材料專業工科男”迅速轉型為“材料文稿工作者”。然而縱筆千言,卻是心有定論。他說:“對照事業發展的要求,我們還需要加倍努力。”
依靠學習
于文良與綜合文字工作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在2013年底,那時他受派參與浙江全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報告的起草。“工作報告事關全局,意義重大,又涉及方方面面,文字要求也非常高,當時感覺真是無從下筆。”戰勝本領恐慌,靠的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對著黨報黨刊學立意,體悟政治站位,視野格局;對著經典文章學寫作,努力讓文字精煉、邏輯嚴謹;對著工作資料學業務,一點一滴理解交通、學懂各個專業領域……
“每一次參與重要文稿、重大研究,都會發現平時看不見的短板和瓶頸。”于文良表示,“政研工作激勵著我們時時去學、處處在學,千方百計關注最新變化、汲取前沿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符合事業發展的要求、跟上新時代交通前進的腳步。”
今天,政策研究處早已形成“四微一體”學習制度:日常“微分享”,大家會在微信群里分享最新知識信息;單周“微學習”,大家面對面學習文稿、交流心得;雙周“微課堂”,請專業處室單位的行家里手精心輔導;每月“微薦讀”,薦讀一些經典書籍或文章,通過自己學與團隊學結合,大家互促共進,不斷提高團隊整體戰斗力。
全心投入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政研處成立之初,就提出“干腳踏實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宗旨。于文良談到對這兩句話的認識時說:“組織把我放到政研崗位上,是信任更是厚望,我必須守土盡責”。工作當中,他從不計較加班加點,追求的只是如何做到自己最滿意。“我們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一篇文稿從寫成到交稿,至少要核三遍,第一次在標題、文字表達上仔細斟酌,第二次對數據和專業提法逐一核實,第三次重點校對錯別字、標點符號。這樣三輪下來,基本上也就等于寫了四稿。”和大家一起,堅持把每一篇初稿都當定稿來寫,把每一項任務都當作自己的事來干。
在政策研究工作中也是如此。2018年,培育綜合產業的接力棒交到了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彼時一無經驗可循,二無基礎可依。在廳領導和處室主要負責同志帶領下,于文良和研究團隊從零開始,一頭扎進產業規劃研究當中。為了一個交通裝備制造業的細分數據,他和同事們反復向浙江省統計局、專業協會求教,大量查閱資料,了解行業具體情況,通過群策群力最終形成了比較科學的數據。
就這樣,在調查中思考、在實踐中鉆研,總體規劃和一系列基礎研究成果日漸完善,以省政府名義印發實施的《浙江省綜合交通產業發展規劃》,成為全國首個省級層面出臺的交通產業規劃。
專注研究
如果說,政研之道在于“研”,那么政研之魂則在于“政”。一次挑燈夜戰的改稿經歷讓于文良對綜合文字、政策研究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那是一份關于2020年工作思路的文稿。“在初稿寫作時,我們更多考慮的是在結構上、寫法上如何體現特色亮點。但那天交稿后,廳領導和大家一起研究到深夜,逐字逐句斟酌修改完善,力求每一句話都能體現實實在在的工作內容,明確具體的發展目標和管用的舉措抓手,通過文稿真正把今后工作理清了、想透了。”
“搞政研不是寫文章,而是要研究工作。”于文良把這句話深深地記在了腦海里。在全國上下加快推進交通強國建設的今天,浙江作為全國試點之一,政研團隊承擔著許多新的重大研究任務。“我們要盡其所能,為浙江交通走在前列多謀實招,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這是大家的決心和目標。(文 / 陳金德 馮晴穎)
(作者單位系交通旅游導報社)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