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雜志訊 (本刊記者 / 白曉娜)白巖松說:“大多數時候,我們的日子是平和、平靜、平常的,因此,太多的人在這樣的日子里也是平凡的,雖然我們喜歡這樣平靜的日子,但是生活卻又并不總是平靜的,總有一些突如其來的變化,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一些看似平凡的人,展現出他不平凡的那一面。”
中華民族從來不缺少英雄人物,不同的時代,有不同英雄人物。山東菏澤火車站的工作人員王利建跳入水中拯救了三條生命的凡人善舉,超越了利己主義的藩籬,何嘗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動體現?近日,我有幸采訪到這樣的他。
“生命之重”與“舉手之勞”
不可否認,菏澤是美麗的。
菏澤美,可以定格在一朵朵盛開的牡丹花上。每年四月,春風中千畝牡丹盛開,玉笑珠香,風流瀟灑。一場花的盛宴,引得各地游客千里迢迢而來只為一睹牡丹芳容;菏澤美,可以定格在城市的年輪中。舒適宜居,便捷通暢,文明禮儀,敢勇精神,文化腔調,千百年造就了一個令世人驚艷的菏澤;菏澤美,可以定格在那條流淌幾千年的黃河上。歷史上黃河帶給魯西南的盡是眼淚,由于多次決口,淤平的不僅僅是一段段滄桑的歷史,還有人們對于生活的期盼;菏澤美,也可以定格在5月2號的夕陽下,王利建挽救了三條生命而謂之“舉手之勞”,展現了山東菏澤人的淳樸,誠實善良,不卑不亢……
5月2日,五一假期的第二天,也是“天氣預報”上陽光最明媚的一天。久久的“疫情惶恐”,久久的“閉門不出”,久久的“聚集恐懼”后,終于迎來了小長假。
在這一天,負責菏澤火車站的網絡維護的王利建和幾位攝影愛好者相約去鄄城黃河灘董口段邊燒烤拍片。本與他們素不相識的張廣道和妻子王美菊也帶著孩子們到附近游玩。
下午4點左右,陽光已經沒有了午時的咄咄逼人,反而柔和了許多,剛剛好。王美菊和幾個孩子們在水灘玩耍,此時的他們還沉浸在歡聲笑語之中,并沒有意識到危險正在靠近。
突然,王美菊的一個侄子一不小心滑入深水區,見此,張廣道立即跳入河里救助。王美菊一時手忙腳亂,沒有來得及顧看,另一個10歲的侄子也想伸手去撈人,進而跌入黃河中。
三人都陷入黃河暗流和漩渦中,無法脫身。王美菊只有拼命呼救。
此時,王利建正在岸邊休息,聽到呼救聲的第一反應是可能出事了,什么也沒有想,就順著呼救聲迅速跑過去,看到落入水中的三個人,辨別了一下水勢,在他們三人的前方跳了下去。
黃河水深不見底,王利建快速向他們游過去。當他抓住一個人的手,準備往外拉時,沒想到另一只手也抓住了他……此時水流很急,不時有漩渦、暗流出現,吸力很大,他的身體逐漸下沉。王利建一手拉著他們,一手使往外游,人在自然的力量面前實在是太過渺小,水流太急,他一點勁也使不上,剛要靠岸時,暗流又把他們推進水里,只能眼巴巴的看著自己被水流推向離岸邊更加遠的地方卻毫無辦法。
生死一瞬間!
“連嗆幾口水后,眼鏡也被沖走了。如果一直這樣下去,都是徒勞的,我們幾個都出不去了。”在這種危險的情況下,王利建只好平復心情,緩和一下力氣,深吸一口氣,使出全身的力氣,硬是拉著他們游到了岸邊,在其他人的幫助下上了岸。
“到了岸上,我真是連一點力氣都沒有了。”王利建說,看到其他三人平安無事,也就放心離開了。回想起險象環生的過程,他表示,“事后看朋友拍的視頻,想著在水里時,水很急,腳沒有著落,手里抓不到可以上岸的東西,確實十分無助,也是有一些后怕的,感覺像做夢一樣。后來也有人和我說,黃河救援非常不易,成功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自己也確實比較幸運。當真遇上危險不要慌,越慌,毫無作用的同時還可能會加深所處的危險。”
是“感動”,也是感悟
當家人看到王利建眼鏡掉了,渾身上下全是泥土,完全沒想到剛剛發生在他身上的生死攸關,正是眼前的王利建剛剛奮不顧身在黃河之中挽救三條性命!還開玩笑問他,“這是掉河里去了,你咋掉河里去了!有沒有人笑話你?”
王利建怕家里人擔心,并沒有解釋。
不久后,從網上報道得知前因后果的家人徹夜未眠,再見到因工作一夜未睡的王利建時,已然控制不住自己,放聲大哭,“你光管別人了,你自己家里人就不要了!”
看到聲淚俱下的家人,王利建也很難受。生而為人,都理解不想失去至親的情感愿望,“看了媒體的報道,他們也是害怕,害怕我回不來了,再也見不到我了,但平靜下來后,他們也明白那時情況緊急,可能換誰都會選擇救人,三條人命,幾個家庭。當然,他們也理解我做這件事情的意義所在。”說起家人,王利建的聲音都柔和起來,“后來孩子們知道了,給我買了一個蛋糕和一束花,蛋糕上還寫了‘超級英雄爹地’。”
人非圣賢,孰能無情,王利建九死一生去救助其他人時,本身也有些許對于家人的“愧疚”。孩子們這個小小的舉動使他心中多了幾分“安慰”,也給他“見義勇為”的行為增添了幾分“所謂的底氣”。由此,不禁想到2019年的電影《烈火英雄》,“我就想活著出去見我老婆孩子。”“是不是把你擦干凈你就能回來了”……一句句臺詞戳人淚點。影片不僅僅表現了消防員在火場出生入死拯救人民生命財產的驚險過程,讓我們了解到和平年代最危險職業的背后赴湯蹈火、保家衛國的英雄本色,更體現出了他們普通人的一面,英雄也有著無法割舍的家人。家庭似乎是英雄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家人的理解支持,也是最大的值得!
王利建在波濤洶涌中給他們帶去生機,在兇猛冰涼的黃河水中給他們帶去希望,卻連姓名都沒有留下。張廣道及其家人幾經周轉才知道這個救了他們的“大哥”是火車站的工作人員。隨后,他們來到菏澤火車站,為王利建送去了感恩的錦旗。而面對對方的感謝,王利建一直反復說,只是舉手之勞、盡己所能。也許王利建并不知道,他輕描淡寫的一句“舉手之勞”讓遠在北京的他的老鄉驕傲地對我們說,“你們看,我們菏澤就是好人多!”也許他并不會知道,他眼中所謂的“舉手之勞”,可能會影響在某個地方看到報道的孩子一生……
如果說“善良”遇上“善良”是這世間最美好的相遇,而善意被人們發現也是人世間頂美好的事情。王利建說,“當時跳下水救人時我沒想這么多,后來也并不想這么多人知道,更沒想到會有這么多報道,自己會成為家里的‘驕傲’,得到這么多的認可、贊揚,確實受之有愧。面對‘突如其來’的榮譽,我也更加深刻地意識到這件事情的意義,不管怎么說,還是比較開心的。”
誰來續寫夕陽下的美麗
“我只是做了一個應該做的事情,在當時的情況下,也許誰遇上這樣的事情都會救的。我是比較幸運的,雖然當時的情況十分危急,但還好,我們都活了下來。”這是王利建重復最多的話。
我們都知道,“見義勇為”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但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承認人性的軟弱。遇到危險和災難,我們都會害怕,本能要求我們自保,也有很多人沒有那么大的勇氣可以在“千鈞一發”的情況時還能毅然決然地挺身而出。所謂英雄,就是克服了人的本能與天性的局限。也就是因為這樣,英雄,在價值取向上才更顯可貴。談起交通人的好人好事,見義勇為,他一直歸根于“每個人都會做的事情”。回想起那天,雖然情況比他想象得更加危險,但如果重新選擇,我相信他依然會義無反顧地跳下去救人。
舍己救人,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真善美,這樣的人性光輝讓人崇敬。在見義勇為的時候,不僅可能會面臨自己生命財產安危的問題,也很可能會遇到做了好事反而被誤解的時候。近幾年,“扶不扶”幾登熱搜榜,頻發的類似事件深深刺痛著我們,對于社會“見義勇為”的“反面”現象,王利建表明了他的看法,“其實咋說,‘見義勇為’這個詞從古至今都是有的,但每個人對于這個詞的定義都不一樣。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冷漠處置,有的人可能覺得需要付出代價選擇視而不見,甚至有的人怕惹禍上身而見死不救,這些也是存在爭議的,但不可否認,咱們看到的大多數還是美好的。作為一名黨員,就我個人而言,力所能及的事情總要干的,而且我也始終相信不管什么情況,有危險的時候,中國還是有人會出現。正義永遠不會缺席!”
是啊!正義永遠不會缺席。哪怕這句話已經聽了這么多遍,但再次聽到依然會動容。見義勇為、扶危救困,既傳遞個人美德的力量,更映照核心價值的弘揚。于國家和社會而言,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會建設什么樣的國家、成為什么樣的社會。就個人來說,有什么樣的價值觀,便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采取什么樣的行動。價值觀既是內心深處的本能尺度,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堅守,體現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
菏澤火車站的標桿模范,年年都是火車站的先進工作者,王利建在工作之余還參加了很多公益活動。“2013年,我加入了一個義工組織,幫扶孤寡老人、貧困學生、病人、留守兒童……這些活動確實給我帶來的感觸很大。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青海暖農’活動,我和同事們到了青海之后,看到那個地方的孩子在冰天雪地里竟然還穿著單鞋,生活條件真的很艱難。盡管我也知道自己力量有限,但還是希望可以通過自己小小的力量,能給其他人帶來一些溫暖。其實現在很多人也都會帶自己的孩子一起做公益,是一種言傳身教,也對別人的孩子有所幫助,這也算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人們需要英雄,更需要這樣的平民英雄,他們是一個民族真正的脊梁。報道英雄是為了傳頌英雄,希望大家有感于這種正能量,能夠心向楷模,多多向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英雄”千百年來不變的旋律,沉淀在中華民族靈魂深處。正如在采訪過程中,王利建不經意間流露的對于“英雄”的解讀,“這些年菏澤的變化,菏澤火車變化都看在眼里,我從事交通這個行業已經小二十年了,踏踏實實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也是對國家的貢獻。”“英雄”二字對于我們來說并沒有那么抽象、那么遙不可及,有的時候,平常生活中的凡人善舉,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其實涵蓋的都是英雄氣質。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
寫在最后:
“夕陽雖然沒有朝陽熾烈,但比朝陽矜持,沒有朝陽鮮亮,但比朝陽紅火;晚霞有朝霞燦爛,但比朝霞濃艷,沒有朝霞明快,但比朝霞凝重。”當驚心動魄的場景消失在所有人的眼前,當水面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夕陽西下,清晰的輪廓消失了,寂靜像霧靄一般裊裊上升、彌漫擴散,風停樹靜,整個世界躺下來安睡了。沉淀5月2號這一天救生的水邊,王利建似乎把美好定格在這一刻,也好像把美好再漣漪一樣擴散。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