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鄭州局集團公司扶貧干部王延輝
5月24日傍晚,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重渡溝管委會新南村涼風習習、蛙聲陣陣。一列“火車”靜靜地?吭诖謇锩妗P鞇廴A夫婦倆送走最后3名游客后,來到了王延輝的住處,雙手遞過1萬元錢,感激地說:“今天俺還上之前你借俺的1萬元錢。謝謝王主任的幫助,要不是你當初借錢給俺家建農家賓館,俺們還在外面打工呢,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王延輝接過錢,笑呵呵地說:“沒事,你們日子過好了,我比什么都高興。”
今年42歲的王延輝是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洛陽機務段整備車間副主任。欒川縣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定點幫扶縣。2018年4月,受組織指派,王延輝成為一名駐村扶貧干部。他先后轉戰欒川縣桃園村、新南村,幫助99戶貧困戶改建農家賓館,指導村集體開展經營工作,培養本土人才。去年,他被國鐵集團評為鐵路扶貧工作先進個人。
谷二梅的家庭賓館
欒川縣物產豐富、風景秀麗,是傳說中五彩鸞鳥棲息的地方,欒川也因此得名。欒川有著豐富的生態資源和旅游資源,森林覆蓋率達82.4%,國家AAAA級以上景區就有8個。
桃園村只有242戶人家,不到1000人,卻都居住在莽莽大山深處的逼仄地帶。國家AAAAA級景區白云山離村中心只有不到10分鐘的車程。村里對角溝原生態的風光展現著大自然的神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設農家賓館,把景區的游客吸引到村里吃住,可以在旅游經濟上作文章。”自從有了這樣的想法,王延輝連做夢都想這事兒。他跑單位、進農戶、走景區,弄規劃、搞設計、拉贊助,短短2個多月,46張床位、分布于10個特困家庭的農家賓館迎來了開門迎客的日子。
2018年6月30日上午,一輛豪華旅游大巴駛入桃園村。這是村里第一次來這么多外地人。當他們帶著歡笑、帶著新奇、帶著山外的信息駐足這片沉寂千年的山野之地時,村民們開心地笑了,然后又激動地哭了,心中的疑慮打消了。
1號農家賓館的主人叫谷二梅。她的丈夫王群身患重病,家庭屬大病致困。拖著重病的王群并沒有閑著,仍在外地打工。就在家庭賓館即將完工時,谷二梅在外打工的兒子又因一起事故背上了巨額債務。
千鈞重擔壓在了谷二梅的肩上。她準備放棄家庭賓館的建設。王延輝得知這個情況后,每天往谷二梅家跑兩三趟,自己還當起了小工,為谷二梅的家庭賓館鋪地磚、安水管、安裝太陽能、搭葡萄架……
開業的那天,谷二梅領著游客往自家的賓館走。她仿佛換了個人,更像是山里的百靈鳥,快樂地跳著唱著。她知道,美好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來這里做點有意義的事,很值。”王延輝的話不多,卻一如他做事,真心、務實。
賀雙麗的二層小樓
幫助桃園村脫貧后,積累了農家賓館建設經驗的王延輝又來到了新南村。這里的自然環境與桃園村差不多,可農家賓館建設項目推行的難度卻超出了他的想象。
“如果不是王主任的幫助,我們可能還在外面打工呢!”新南村村民賀雙麗告訴記者。
王延輝到村不久,就挨家挨戶動員他們建設農家賓館。新南村黨支部書記王朝介紹,改造農家賓館時,村里協調貸款,鐵路單位為每戶補貼3萬元,但村民怕賠錢、怕背債、怕沒有游客來,都不想建。
“剛開始,一接到王主任的電話我就發愁。”賀雙麗說,“那時,我在洛陽打工,是真不想參與呀。”后來,她回到村里,看到村里環境有了很大改變,又看了旅游產業規劃和幫扶計劃,想法開始慢慢轉變。
去年,鄭州局集團公司在新南村鋪上了廢舊鋼軌,拉來了報廢的火車頭和車廂,建起了鐵路小鎮。自從有了“鐵路”、有了“火車”,沉寂的大山“活”了起來。
按照村里的統一規劃,賀雙麗拿出夫妻二人打工攢下的錢,加上鐵路的幫扶資金,又找王延輝借了1萬元裝修款,在自己的院子里翻蓋了一棟二層小樓,一層自己住,二層做農家賓館。從屋內往窗外看,一列綠皮火車靜靜地立在窗前。“從前可不是這樣的。”賀雙麗介紹,新南村是一個遷移村,村民都是從深山里搬出來的。村子的舊址是河邊的荒地,被村民稱作亂石灘。剛搬下來的時候,這里只有村民自建的簡陋平房。鐵路小鎮建成后,絡繹不絕的游客讓村民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賀雙麗家建了3間具備接待條件的客房。“去年旅游季,我家賺了2萬多元呢。”賀雙麗滿臉洋溢著幸福,笑著說。
如今,新南村建起了89戶農家賓館,每戶年均創收5000元以上。在農家賓館改造與經營中,王延輝累計借給28戶貧困戶流動資金20多萬元。
新南村里的小公司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為解決農家賓館無序競爭問題,王延輝提出了“公司+農戶”的發展思路。在王延輝的指導下,新南村成立了新南水岸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將89戶農家賓館歸口管理,統一經營、統一定價、統一培訓;選出1名年輕村干部任總經理,吸收9名貧困村民當服務員,整合水上樂園游艇、火車咖啡廳、新南餐廳等村集體產業,形成經營合力。
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間,眾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陸續返鄉。王延輝抓住這個時機,經常與年輕人聊天,介紹鐵路小鎮的遠期發展規劃,講國家的利農政策,動員他們在家創業。在他的鼓勵、支持下,王普賢、郭閃閃等5名年輕人注冊成立欒川縣新南水岸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通過電商平臺,幫助村民推銷農副產品和手工藝制品。
扶上馬,送一程。公司成立后,王延輝手把手向他們傳授拍攝微視頻、制作抖音等新媒體營銷知識。如今,公司已花6萬多元收購村民的農副產品、手工藝制品,并每天都向外發貨。
經王延輝的勸說,18歲就外出打工的段天聰、段天靜姐妹倆以每年1萬元的價格承包了村農副產品展銷中心,向旅客銷售土特產。如今,這個展銷中心在雙休日、節假日的日營業額都達到近3000元。
在遠離村部的山腰間,王延輝又帶著村民實施生態農耕體驗旅游項目。他要豐富鐵路小鎮的旅游內容,不但要讓鐵路小鎮吸引人,而且要留得住人。
如今,新南村鐵路小鎮已成為欒川縣鄉村游網紅打卡地,來此旅游休閑的人絡繹不絕,僅今年五一假期,村旅游綜合收入就超過了10萬元。
老百姓的貼心人
在新南村村委會王延輝的辦公室內,掛著60多名村民或聯名或單獨贈送的12面錦旗。12面錦旗無聲講述著王延輝扶貧的故事。
“為民辦實事,贏得百姓心。”這是王延輝收到的第一面錦旗上寫的話。那是2018年6月,王延輝在桃園村動員貧困村民改建農家賓館時得知,55歲的常小栓和鄰居王長明兩家因宅基地糾紛,20年來“比鄰若天涯”。村委會和鎮里的干部多次調解無果。矛盾不解決,兩家都無法建設農家賓館。從此,王延輝成了兩家的?,先是拉家常、交朋友,后是講典故、論常理,但長年的積怨一時難以解開。多次碰壁后,王延輝甚至有了放棄的想法。可重新振作后,初心不改的他又踏上了調解之路。
“他找了我們不下30次,他是真心幫我們呢。”站在置換了部分宅基地,建得方方正正、漂漂亮亮的農家賓館前,老常、老王緊鎖了20年的眉頭舒展開了,兩人合好了。王長明一家為表達感激之情,在當年6月30日農家賓館試營業當天,專程給王延輝送去了這面錦旗。
“助農脫貧村民富、友誼共建心連心。”“駐村幫扶辦實事,情系群眾暖民心。”……每一面錦旗都是一首回蕩在大山里的歌。
大道至簡,大德無形。誰心里裝著老百姓,老百姓就把他刻上心碑!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