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江(左一)與工人溝通活動室建設事宜
八月的尾巴,興安盟地區的陽光依舊炎熱。這天,宋建江又收拾好行李,給車加滿油,準備趕往全吉嘎查。“因為疫情影響,今年的養殖扶貧工作已經有些滯后了,我得抓緊時間落實”宋建江說。
宋建江是內蒙古機場集團公司烏蘭浩特分公司的一名基層管理人員,從2006年開始負責集團公司貧困幫扶工作。打小在農村長大,又有多年的扶貧經驗,2018年,宋建江回到農村,開始擔起另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到內蒙古機場集團定點幫扶點興安盟扎賚特旗音德爾鎮全吉嘎查駐村開展幫扶工作。
“老鄉情”拉近與貧困戶的距離
剛入村時,由于全吉嘎查辦公條件簡陋,宋建江被安排到了貧困戶包白乙拉家里,與他同吃同住。包白乙拉的屋子四周都是苞米地,連一個像樣的院子都沒有。在筆者看來,房屋算是十分簡陋了。可宋建江并不在意,“我就是農村長大的,睡在這土炕上就覺得特別踏實。”剛到嘎查,他就一頭扎進工作里,熟悉嘎查環境,整理扶貧檔案,入戶了解基礎信息。
當時,全吉嘎查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4戶144人口。走訪過程中,宋建江發現,全吉嘎查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的村子,民族的差異和語言的障礙,讓許多村民對他產生了不小的陌生感。每當了解到家庭收入、幫扶期望等問題時,村民就會閃爍其詞、避而不談。尤其是對于危房改造工作,由于資金缺口比較大,他們中大多數人的積極性都不高。
“多虧了當時住在貧困戶家,我就主動和包白乙拉嘮嗑套近乎,通過他逐步了解貧困戶的家庭情況和生活狀況”宋建江說:“再去貧困戶家時,可嘮的事兒也就多了”。
除了和村干部一起去調研,宋建江經常自己路過誰家就進去看看。他要求自己必須把自己當成這個嘎查的人。“不把自己當外人,咱才能跟平時串門似地,路過誰家了,有空兒就進去轉轉、看看、嘮嘮家常。自己沒有陌生感,老百姓才跟咱不陌生!”宋建江說到。漸漸地,村民和宋建江熟絡了起來,也愿意說真話、講實情了。幾個月下來,村里哪段路不好走,哪家農戶是土坯房,哪家房前屋后有土地、在種植還是荒地?村里的情況他了然于胸。
隨著對村情了解的深入,宋建江的工作思路越來越清晰,在危土房改造工作上,也摸著了門路。他一方面向老鄉介紹內蒙古機場集團公司在危房改造方面的政策和資金補貼情況,另一方面做好貧困戶的思想工作,努力勸說他們放下顧慮,配合開展改造工作。兩年多來,全吉嘎查65戶危土房全部銷號,貧困戶都有了最基本的住房保障。
現在,宋建江更像是這村里的老住戶,路過哪家就進去坐坐、工作累了還會在農戶家炕上打個盹兒。
傾情投入為老鄉排憂解難
嘎查辦公場所不達標一直是困擾全吉嘎查的一個大問題,很多老百姓都說:“村部是臉面啊,這要是亮亮堂堂的得多像樣兒”。這句話深深地烙印在了宋建江的心里。
在他的積極爭取和推動下,全吉嘎查綜合活動室建設項目順利批復。他馬上行動起來,招標、簽合同、確定施工方案……施工單位開始施工后,他又當起了監工。“這是我們內蒙古機場集團公司的重要工程,你們可得認真干,不能偷工減料。”建設工地上,宋建江是那個最愛“嘮叨”的人。
五個月后,一間間寬敞明亮的辦公室建成了,辦公桌椅、飲水機、冰箱、廚具等配套的設施設備有序入場,眼看著活動室有序投入使用,宋建江心里的石頭才算落了地。
宋建江知道,全吉嘎查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大多都是因病因殘致貧的,針對這些人,要拔掉窮根兒不容易。隨著內蒙古機場集團公司產業扶貧政策的落地,宋建江和“兩委”專題研究脫貧幫扶措施,一戶一戶的測算,發動群眾充分利用自家庭院面積較大的優勢,探索在房前屋后“一畝三分地”種植庭院水稻的增收新路子。集團公司為幫扶點引進了農產品營銷渠道后,宋建江又開始為全吉嘎查大米探索“合作社”的運營模式。為了讓村民當年的大米能夠及時被收購,一個多月里,宋建江跑遍了旗(縣)里的工商、稅務等部門,聯系辦理成立合作社所需的相關手續。2018年7月“扎賚特旗全吉華夏航鮮農牧業專業合作社”正式掛牌,全吉嘎查大米也注冊了自己的品牌,銷售邁出了品牌化、精品化的關鍵一步。這讓種植水稻的百姓有了盼頭,種植水稻的勁頭也越來越足了。
“以前種的水稻沒這么多,因為秋后大米的銷路是個問題,現在我們的大米飛上”天“成了寶貝,大家伙都搶著種水稻,這還是特別要感謝飛機場老宋啊!”全吉嘎查的百姓們都說。
付出真情溫暖老鄉的心
2018年底,宋建江到貧困戶滿都拉家入戶調研,了解到他家的大米因為沒達到收購標準,還沒有銷路,他第一時間發動家人和同事想辦法支持。經過多方共同努力,滿都拉家2000余斤質量欠佳的大米很快銷售一空,每斤的價格還比當時的市場價高出了5毛錢。
“那年的大米沒種好,要不是老宋,全家的收入就沒啦!”滿都拉至今滿懷感激。
“那大米確實不太好吃,做飯前洗米、挑米也費勁,被我硬要求買米的親戚還埋怨過我兩回,可咱吃一個月糙米就能幫助一家人解決大問題了,這不挺值的嘛!”宋建江笑著說。
貧困戶康寶勝患有嚴重的腦血栓,重體力活不能干,兒子又在上學。從2014年起,宋建江就和愛人資助他家孩子上學,鼓勵他自強不息,斷掉窮根子。
駐村工作開展以來,宋建江每到貧困戶家走訪,都會力所能及的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村民家老舊的白熾燈泡,不夠明亮還費電,他看見了,就給買一只節能燈,講講不同燈泡的能耗差別;誰家老人腰疼腿疼了,他就幫忙買上幾貼膏藥;這幾年下來,村委會環境改善了,村民們有了活動場所,也想像城里人一樣跳跳廣場舞,他就給買了一個移動音響……
“這么多年的幫扶經歷,讓我對農村有了很深的感情,看見農民兄弟有需要,我就想幫一把。”宋建江有感觸的說。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宋建江所服務的全吉嘎查按計劃將實現整村脫貧。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不能奔赴一線的宋建江十分心急,每天都和村里聯系,了解疫情防控要求。2月24日,道路一復通,宋建江就立刻趕回全吉嘎查,去落實今年的一系列扶貧措施了。
在采訪中,宋建江總說不要宣傳他,他只是政策的執行人,因為有了國家和內蒙古機場集團公司這些好的幫扶政策,他才能干出成績來。“我從農村走出來,特別能體會農民的苦、農民的累,回到農村,我就想把集團公司投入的錢實實在在的用在農民身上,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宋建江說。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