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姜!剛好你在,有個事兒給你說一下。”1月23日早上11點左右,從指揮部參加完會議回到項目駐地的中鐵七局三公司玉楚高速項目經理范雄娃叫住了剛從工地巡檢回來的姜春平。
“剛才指揮部宣布了對你的表彰決定,還要獎勵你1萬元!恭喜啊!”
這是自12月份以來,該項目副總工姜春平收到的第二份獎金了,這段時間各種表彰和通報表揚紛紛傳來。
這一切的發生還得從2020年12月3日的那“危急的15分鐘”講起。
危急時刻,英勇逆行挽救十六條生命
“快!快!快撤!隧道掌子面隨時有坍塌的危險……”“速度!速度!抓緊速度,放下手里的工具,趕快撤離現場……”
2020年12月3日23時30分,舊寨隧道右洞出口,姜春平在各種機械的轟鳴聲中,用盡全力急切地大聲呼喊著。作為項目部副總工程師、舊寨隧道現場負責人的姜春平那一刻心里只有一個念頭“不能讓工友們置于危險之中”。看到兩名打鉆作業手還在慢騰騰地收拾風鉆、電焊機等小型機具,姜春平一個箭步沖上前去,一只手抓一個人的胳膊,使勁往外拽……
“風鉆和電焊機是作業隊新買的……”兩個人還沒說完就聽到姜春平吼道:“你們不要命啦?命重要還是工具重要!”
看到面目幾近猙獰的姜春平,現場的工友們終于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紛紛放下手里的活兒,撤出了掌子面。
23時40分,在現場領工、安全員許樂院和付昌紅的協助下,16人和價值四百多萬元的機械設備迅速撤離掌子面。在經過仔細檢查,確認無人后,姜春平才最后一個撤離。這時,他才發現剛才竭盡全力的呼喊,讓嗓子疼的說不出話來。
23時45分,轟隆隆……的巨大聲響傳來。“隧道塌方了!”在喊聲中,大家看到,碎石瞬間涌滿了整個通道,短短數秒就坍塌至仰拱端頭,整個掌子面被碎石掩埋,具事后測算,此次坍塌長度達38米,塌方量達5000立方米以上……
望著塌方的土石,獲救的16名工人頓時驚呆了。
剛舒一口氣、正在隧道洞口用衣服擦拭眼鏡上的灰塵的姜春平看著這一幕,頭皮發麻,一股涼氣從頭竄到后背,后怕、欣慰、責任、擔當一齊涌上心頭。
“多虧了姜總及時下令,把我們撤出了現場啊!差一點就再也見不到一家老小了。”
那一刻!在工友們的眼中姜春平就是一名挽狂瀾于既倒的“超級英雄”。
當有人問到姜春平怎么能做到如此壯舉?他答道:打隧道,最怕的是地質太復雜。舊寨隧道這個區域主要是破碎的板巖和泥巖,自穩性就差,恰好又處于富水帶,洞身遇到水就容易軟化、泥化,手一抓就是泥漿。洞內涌水就很容易引起圍巖崩塌。做為黨員,又是現場技術負責,我必須時刻警惕……”。
就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英雄的挺身而也不是偶然所為,探究姜春平英雄壯舉的背后動因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自身層面,不斷努力,練就了渾身“英雄膽”
姜春平在求學期間就是一個心思細膩,精益求精的學生,畢業時成績優異的他成功簽約中鐵七局三公司,這份工作這讓出身農家的姜春平倍感珍惜。
2011年參加工作至今,他先后參建了四川巴達鐵路、明哈高速公路、等眾多項目,他始終堅守在基層一線,從一名大學畢業生到優秀見習生,再到項目副總工程師,一路走來,每一步都留下了他埋頭苦干的深深腳印。
日常工作再忙,他都要抽時間來學習安全管理、工藝工法創新等知識,工作10年來,他自己記錄的各類技術、管理、心得的筆記本就有整整二十多本,帶出徒弟十余個,在工作中練就了“火眼金睛”的本領,積累了豐富的工程施工管理經驗;遇到急難險重的事情,他總是第一個沖在最前面,遇到作業施工難題,他總是隨叫隨到。他堅守的管理崗位,從未發生安全事故。
12月3日22時,準備就寢的姜春平躺在床上腦海里仍反復琢磨舊寨隧道右幅掌子面進入不良地質段的情況,雖然隧道超前探測、監控量測嚴格按照規定持續進行,他們也根據情況實時將前期支護步距從1米,縮短至了0.8米,但是不良地質段隧道的各種參數受力情況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巨大變化。放心不下的姜春平立刻翻身起床,迅速穿好衣服,戴好安全帽,抓起桌子上的手電筒,就往舊寨隧道出口掌子面走去。
到了掌子面,他再次對仰拱、拱架、拱頂、拱墻、掌子面等位置反復細致地進行全面檢查后,發現掌子面土體有少量渾濁的滲水流出,有少量的小塊渣土往下掉。他立即安排噴漿手對用混凝土對掌子面進行噴漿封閉。隨后,姜春平又發現鄰近掌子面右側拱腳初支混凝土面上出現了一道5毫米的環向裂紋,同時伴有滲水、掉渣等現象,姜春平立即意識到大事不好,這才有了那驚心動魄的15分鐘。
也正姜春平時刻心里裝著安全,行動踐行著安全,加上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高超的技術水平和對安全管理制度的深刻領會才讓姜春平關鍵時刻化身“超級英雄”成為可能。是憂患意識讓他多看一眼、多走一遍;是勇于擔當的意識,讓他果斷地下達撤離現場的命令。
項目部,制度落地,織牢了現場“安全網”
該項目部從開工之初就將“安全管理”放在重中之重來對待。
改善從業人員的生產工作生活環境入手,重點對施工現場進行窗口化、定型化、工具化、標準化管理,進一步提高了廣大作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樹立了企業安全生產新形象,營造了良好的安全生產氛圍。堅持開展班組班前安全講話制度不動搖,加強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事故的宣講學習,扎實做好安全培訓工作,堅定地履行《安全生產責任書》承諾,確保順利實現安全生產工作目標;他嚴細把控施工方案的實施,將安全質量管理要求和措施細化到每一道施工工序和技術中;項目部每周開展由項目安全總監帶隊、相關部門參與的周檢、月檢、不定期檢查活動,結合公司要求開展各類專項安全檢查,結合項目實際自選開展專項檢查活動;各級安全員對不按規定佩戴護具嚴肅批評并糾正;作業操作過程違背操作程序和管理規定立刻叫停,嚴格堅守安全管理的紅線與底線。
對各項安全管理制度近乎嚴苛的實行,致密織牢了現場施工的“安全網”才確保項目施工平穩進行。
三公司,制度創新,筑牢了企業“安全墻”
近年來,三公司狠抓安全生產管理機制建設,取得了“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證書,制定了安全文化示范企業企業創建規劃方案,以家文化為依托,秉承“生命至上、安全為天”的理念,創建企業安全文化,為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奠定了基礎。
三公司每年根據安全生產要素的變化,對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獎懲辦法、操作規程、應急預案、工藝技術文件進行適時修訂。截至目前,建立了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檢查、隱患排查治理及安全績效考核等在內的 40 余項管理制度。
為使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高質量落實,該公司每季度組織開展安全質量綜合大檢查,以黨委書記、總經理為首的公司領導帶隊,相關部門參加,按照公司制定的安全質量環保檢查處罰標準,深入項目部,深入現場,到達生產一線,查找現場隱患,商討整改措施,緊盯隱患整改。
公司安全稽查大隊,對在建項目開展全方位稽查檢查,對安全風險級別高的關鍵項目加強動態管控,對檢查發現的重(較)大質量安全隱患或政府、業主單位的不良投訴,及時反饋至公司安委會辦公室,由公司安委會統籌解決。
該公司還開展智慧工地建設,在機關建設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充分利用5G信息傳輸,對高墩、深基坑、架梁、盾構作業等高風險項目進行實時監控,發現隱患立即電話督導,馬上處置,讓信息“跑”起來,盡快消除隱患;在施工現場安裝刷臉識別和人員定位系統,進入現場人員佩戴安全帽實名登記,錄入個人培訓信息,以便時刻準確掌握作業人數和人員行動軌跡。可以說以上種種都讓黨員江春平危急關頭大聲疾呼挽救16條生命的事跡的發生成為可能。
集團公司,頂層設計,打造了強大“安全芯”
近年來,中鐵七局集團按照中國中鐵股份公司“管”“監”責任明晰制度,建立各系統安全生產責任制、各級人員責任矩陣。各級安全管理人新觀念,分解制度,完成了制度建設體系的頂層設計。
同時,集團公司黨委全力推進黨建與施工生產深度融合,注重與施工生產關鍵節點緊密融合。深入開展黨建主題實踐活動,組織開展“黨員身邊無違章”“我來講安全”活動“黨員大會戰”“一線黨旗紅”等活動,促使廣大黨員關鍵時刻亮身份、做表率。僅三公司開展活動開展以來查消除安全隱患1280條,開展“我來講安全”近300場次,接受培訓5000余人。一些列措施的實施,大大提高了項目黨員干部和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管理水平。才使得姜春平這樣的基層黨員發揮了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才使得企業如同安裝了性能強大的“安全芯”,時刻保護著施工現場平穩運行。
1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全生產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底線,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中國中鐵作為我國基建領域的“國家隊”,面對數以萬計的施工項目,唯有從頂層制度設計到管理層深刻理解細化完善,再到基層作業人員嚴格落實的完美配合才能真正實現施工生產的“本質安全”。這是中國中鐵30萬職工緊密配合、分工協作的才能迎來的結果。
姜春平和他所代表的基層項目管理人員就是這巨大的晝夜不息運轉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也真是因為他們以高度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激發了自身的全部潛能、讓他們一個個成為了關鍵時刻挽救世界的“超級英雄”,為企業守住安全生產這條紅線不動搖,才迎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局面。
在姜春平勇救16人為企業挽回損失的事情發生事后,中鐵七局三公司黨委根據公司規定,決定給予姜春平同志10萬元獎勵。中國中鐵股份公司安全總監李鳳超在1月20日上午召開的2021年度安全質量環保工作視頻會上表示,該事件是一次搶險救援的經典案例,救援非常及時。黨委書記、董事長陳云也對此事表示贊賞,并號召廣大員工要以姜春平同志為榜樣,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盡職盡責,為公司發展建功立業。
春節將至,姜春平讓妻子帶著3歲的兒子,從老家來到了項目工地,他已主動向項目部請戰,一家三口準備在工地過年。在他眼里榮譽已成過去,他已將心態“歸零”,決心繼續心無旁騖的守在工地,為舊寨隧道順利貫通發揮作用!(通訊員:趙亮)
(新媒體責編:zfy2020)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