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特種部隊走出的職業教育奇人——北京軍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耿高強。
一頂軍帽,頂的是責任;一身戎裝,穿的是莊嚴;一雙軍鞋,走的是神圣;一個軍人,看的是軍魂。當軍人完成了應負的使命后,他們便光榮退伍了。脫下的是崢嶸歲月,走出的是軍魂之門,他們退伍不褪色,懷揣夢想,續寫不一樣的退伍人生。
初識耿高強,源于一篇《北京軍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慶典的新聞素材,照片中略顯“稚嫩”的面容,怎么也不能讓我相信他是一個教學經驗豐富,執教經歷多彩的職業教育人。
2019年7月28日,周日,北京熾熱的天氣,讓人想痛快的呼吸都成為了一種奢望,和同事走進北京軍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耿高強首先和我們抱歉說:“周日園區休息,空調不開,見諒”。爽朗、率直的開場讓我對這位軍人出身的民辦教育者尋找到了一個共同點,因為,本人也是轉業軍人出身。三個小時的深談,解惑了我對這位面容“稚嫩”的職教前行者是如何從一名空降特種部隊戰士轉身為“最年輕職教校長”,再到自主創業成立“最懂退役軍人的教育培訓機構”。他的退伍創業經歷濃縮了廣大退役軍人在創業路上的艱辛與磨難,展現了退役軍人堅韌不撥,敢于亮劍的拼搏精神,鑒證了國家對退役軍人的關愛和扶持;也充分證明了退役軍人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他們在部隊是保衛祖國的棟梁,到地方同樣也能成為民族經濟的脊梁。
紅色精神培養下的“燕趙人”。
耿高強的老家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易縣,是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綠色明縣。易縣歷史文化悠久,是戰國時期“戰國七雄”之一燕國所在地,燕王喜時期,燕太子丹派荊軻渡易水河西去刺秦,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千古絕唱。由古至今,歷經夏、周、秦、北魏等朝代,是兵家必爭之地。而提起“狼牙山”,人們腦海里自然會浮現出抗日戰爭時期,五勇士在此浴血奮戰抗擊日寇,舍身跳崖的英勇悲壯畫面。
耿高強的家坐落在高村鎮北高村。父母以務農為主,還經營著運輸副業。爺爺是一名老紅軍(1999年去世),1938年參軍,1950年復員,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當過開國將軍馬輝司令員的警衛員,可以說是身經百戰,戰功赫赫的英雄人物。耿高強聽父親和村里人說“爺爺在戰場上是英雄,他為國家舍生忘死,復員回到家鄉任村支書20多年,從來不占國家一寸地、一粒糧,自己掙的工分從來沒給過家里,都救助給了村里困難戶。那時候家里特別的困難,有上頓沒下頓的” 。爺爺說:“家,再難也不能動國家的一分一毫;人,再餓,也不能吃集體一顆一粒”。那些年,爺爺成天忙大隊的事很少顧及家里,奶奶一個人用她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家庭的日常生活,沒有糧吃,奶奶只能厚著臉皮回娘家要糧,孩子病了,奶奶還是一個人承擔起來照顧。最困難的時候,奶奶還偷摸跑到縣上賣血維持生計,后來爺爺知道了還打了奶奶一頓,父親因為這件事質問爺爺,“共產黨,到底給了你啥。”爺爺二話沒說,讓村上的民兵連長把父親綁了起來,送到公社處理。爺爺是共產黨堅定的擁護者、執行者、信仰者,就算是在文化大革命被綁著批斗,也從不說一句共產黨的壞話。耿高強說,父親回憶起這些往事的時候,眼睛里總是滿含淚水。耿高強對爺爺印象最深的就是爺爺給他講打仗的故事,還教他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梢哉f,紅色教育對耿高強來說根植于骨髓,這也造就了他勵志從軍,保家衛國的志向。
棄文從武圓“鐵軍”夢。
2008年,在保定易縣一中讀高二的耿高強當看到在5.12汶川地震中十五名空降兵臨危受命空降汶川,這“驚天一跳”所迸發出的強大能量深深的震撼了他。“我要去當兵,要當就當空降兵,就像十五勇士那樣”。日后要去當兵的念想就此扎根于他的內心,但他的父母當時并不同意他的想法,畢竟易縣一中也是省重點高中,將來考個二本大學應該沒問題。余波穿越時光,始終回蕩心間,回憶起當時情景,耿高強對青春的“沖動”并不后悔。
耿高強如愿以償來到了一支英雄部隊,這就是誕生了邱少云、黃繼光等英模人物,且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空軍第15軍,電影《沖出亞馬遜》的原型也是出自這支部隊的官兵。
“攀登、戰術、模擬滑降……”熱火朝天的訓練場面,讓初入軍營的耿高強,既興奮又緊張。一天兩個五公里武裝越野、晚上睡覺前100個俯臥撐、仰臥起坐、馬步推磚是“家常便飯”。他回憶道:“當時,有句口號叫‘三腫三消,早上云霄’,就是為爭取早日跳傘,模擬訓練時身上常常是腫一塊青一塊,兩個手掌都是血泡,記得我數過一次,最多時我手上24個。每天早上4點多起床,訓練到晚上11點多,蚊蟲叮咬、肘部磨破皮,綁上繃帶繼續練。那時就想著完了,肯定‘活不了’了……”正是這種“魔鬼式”的野蠻訓練,耿高強憑借籃球隊員的底子和1.75米的身高,被挑選進了特種部隊。次年,耿高強考入武漢軍械士官學校,繼續接受磨礪的同時,深入徜徉書籍的海洋。他系統學習了毛澤東思想,讀《名人傳記》等書籍,每周三本書的進度,讓他在學校小有名氣!妒抗俅笾v堂》為此邀請他作了《我看毛澤東戰爭指導藝術》的輔導報告。兩年的軍校生活,耿高強收獲滿滿,不僅成績優異還被評為優秀學員、系嘉獎等榮譽。
畢業回到部隊,耿高強被安排到機關任報道員。攝影、寫作為他提供了體驗空降兵生活的嶄新舞臺,他在文武雙全、軍政兼優的道路上,依然不知疲倦地跋涉著,“本事”與日俱增,能力“水漲船高”。
從“大熔爐”走出來的“最年輕校長”。
2014年,耿高強退役后,六年的軍旅生活讓耿高強不僅鍛煉了體魄,更讓他懂得了視野有多寬,世界就有多大。懷揣夢想,身上僅帶3000元的他,做起了北漂一族,擺地攤、端盤子為了生計起早貪黑的奔波。同時,憑借在部隊時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自認為“有幾把刷子”的他,將求職簡歷投向了三四十家大中企業,最終,被北京商鯤教育控股集團招聘為“董事長助理”。
經過考核和面試,耿高強被分配的崗位卻是“辦公室助理”,也就是“庫房管理員”,兼顧打掃衛生、吃喝拉撒等事務。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讓他好幾天無精打采,調整好心態后,他決定像當兵一樣,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干起,要干就干好,他把凌亂的庫房整理成“直線加方塊”,同時做到隨叫隨到。一次,董事長潘和永在集團會所約見客戶,看到地板油乎乎,讓保潔人員打掃干凈。保潔人員說,打掃很多次了,只能這樣了。耿高強被潘董事長叫來幫忙,他二話沒說,挽起衣袖和褲腿,打來一桶熱水,灑上洗衣粉,蹲在地上,用鋼絲球反復擦洗。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徹底擦洗,潘董事長帶著客戶進來后,大吃一驚,用厚重的河南口音說:“咿,太干凈了,跟鏡子一樣,這是我今天最高興的事情。”當場宣布獎勵他2000元錢。憑著“把每件事情做到極致的認真勁兒”,耿高強一個月受到3次表彰。之后,他從軍訓教官到班主任、校長助理、副校長……職位是信任,更是責任。耿高強自認為是“趕鴨子上架”,而潘董事長卻“慧眼識才”,對他悉心培養,并時常鼓勵道:“好好干,我支持你!”
“士為知己者死”。24歲的耿高強走上“校長”崗位,從負責一個校區,到負責兩個校區,先后在9個校區工作過,集團17個校區的“半壁江山”留下了他奮斗的步履。2016年,因大專注冊率較高,集團獎勵耿高強11萬元,他拿出8萬元獎勵給了其他員工。
耿高強用“厚道實在”的人品和“拼命三郎”的精神,抓班子、帶隊伍、破難題,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驕人成績。耿高強說:“在商鯤的五年里,我要感謝潘董事長對我的信任和栽培,感謝全體教職員工對我的理解和支持,更要感謝那些可愛的學員讓我懂得了教育工作者的偉大”。
不忘初心,創立最懂軍人的教育培訓機構。
2018年,國家成立退役軍人事務部,為退役軍提供退役保障服務。耿高強得知這一消息后,激動萬分,自己多年的夢想就要實現了。原來自從從事職業教育工作后耿高強一直有一個理想,成立一個專門為退役軍人服務的職業教育培訓學校,讓那些退役后的戰友們可以系統的參加職業培訓,更好更快的融入進社會,掌握一技之長解決就業難、安置難的問題。耿高強立即起草了一個計劃向總部匯報,但是由于理念的不同,最終總部未能采納。“怎么辦”,耿高強思索了許久,在商鯤的五年,對于不到30歲的他可以說已經創造了人生的第一個輝煌,年薪幾十萬,還配有股份,將來集團上市身價可值上億,舒舒服服、安安穩穩的過自己的日子。然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卻心有不甘,我是空降兵的人,是鐵軍的戰士,幾經戰火洗禮鐵軍從沒有怕過誰,從來沒有服過輸,困難越大,斗志越高昂,堡壘越堅固,戰斗力越強,用牙我們也要把它咬下來嚼碎。更何況我還年輕,還有能力,最關鍵的是還有我的老部隊、老首長和戰友們,心底無私天地寬,只要我懷著一顆火熱的心,秉承自己的初心,一定能實現夢想,做一個最懂退役軍人的職教人,為廣大戰友服務,為退役軍人添彩。
交上一封辭職信,謝絕集團的挽留,告別熟悉的校園,耿高強找到三名志同道合的戰友和一個朋友,在原空降兵十五軍周繼光將軍等部隊首長和戰友的鼓勵、支持下,2019年6月30日,北京軍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京成立,原全國政協常委、原空軍副司令員何為榮中將、劉展志將軍、周繼光將軍等一大批領導和戰友出席了開幕式。軍為公司秉承“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讓最可愛的人引領更可愛的人”的教育理念,秉承“擔當、誠信、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圍繞“退役軍人教育、國防教育、拓展教育”三大板塊,努力建設一流企業、提供一流服務、打造一流品牌,力爭做最懂退役軍人的教育培訓機構。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10年前,耿高強棄文從武走進軍營,5年“熔爐”淬煉,他化繭成蝶,百煉成鋼;10年后,他棄武從文由軍營又重回校園,職教人生;如今,他秉承傳承,不忘初心,以大愛去迎接挑戰,用大愛去書寫另一個輝煌人生。
軍為煉
千錘百煉鑄鐵軍,碧空萬里銀花放。
盔甲已卸心猶在,軍為大愛似無疆。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