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濟源,惠風和暢。5月7日9時30分,筆者一行人從濟源站出發,踏上了去往月山工務段盤谷寺線路車間磨灘線路維修工區的通勤車。
10時10分,通勤車停在磨灘線路所。駐足車下,放眼望去,山坡上的花兒開得正盛。磨灘線路維修工區大院建在山坡上,不遠的山腳下一條大河穿過,河水緩緩流淌。
走進院內,工長季相金迎了上來。他頭發花白、手上滿是厚厚的老繭。“我剛從工地回來。走,去家里坐。”“家里?”“在這里比在家的時間多,大家習慣把工區叫‘家’呢。”季相金解答著大家的疑問。
45歲的季相金2014年來到磨灘線路維修工區擔任工長。這個工區目前有職工17人,負責養護的38公里線路中橋梁和隧道占了90%。
“由于交通不便,大家去現場作業時全靠走路,工具只能肩扛手抬。隧道里煤灰大,每次作業結束,大家鼻子、嘴和耳朵里都是煤灰。”談起管轄的設備和工友,性格內向的季相金話多了起來。“這些年來,工區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故。”季相金說,“侯月線通過的都是5000噸重載列車,我們不敢有絲毫懈怠。”
“這位是工區的元老蔣守永,家在四川瀘州,一年到頭也就回兩次家。”季相金口中的蔣守永今年50歲,從1995年侯月線開通到現在,一直在磨灘工作。
“磨灘這個地方艱苦,不通公路,除了隔一天開一趟的通勤車,要想出去不容易。”蔣守永操著濃濃的四川話說。
“大家都把工區當家了。”33歲的班長王洋洋也打開了話匣子,“季工長的老家在河北唐山,7年間有6個春節,他都是在工區值班的。”
工區院內開墾的一塊菜地綠意盎然。“夏秋季節,菜園的菜大家都吃不完呢。”季相金說,“這些年,上級給我們投入了不少,房間有了空調和暖氣,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很多,我們工作起來更有勁頭了。”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