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孝祿!”“到!”“楊雪峰!”“到!”……近日,在楊雪峰生前工作的地方,重慶市公安局渝北區分局交巡警支隊石船公路巡邏大隊特殊點名儀式上,這感人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你走后,我們便成了你;“楊雪峰”的名字一出,所有隊員齊聲應答。
這個以楊雪峰名字命名的大隊,堅守著楊雪峰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服務群眾的為民情懷、堅守正義的價值追求、清正廉潔的道德操守,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告慰和紀念隊友。
紅色基因代代傳
2018年2月18日,農歷正月初三,楊雪峰在執行安保任務過程中,遭遇歹徒突然襲擊。為避免傷及群眾,他在腹部、頸部多處被刺傷、血流不止的危急關頭,毫不畏懼,與窮兇極惡的歹徒展開英勇搏斗,終因傷勢過重不幸壯烈犧牲,年僅41歲。
楊雪峰犧牲后,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中央文明辦追授他“中國好人”稱號,人社部、公安部追授他“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范”稱號,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評定他為烈士,追授他“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重慶市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
2019年,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等部門聯合授予楊雪峰“最美奮斗者”稱號。
楊雪峰用生命詮釋了公安民警的忠誠與擔當,他心系百姓、親民愛民的公仆情懷和大公無私、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與從小的家風影響密不可分。
楊雪峰的父親楊運泉1968年入伍,因表現突出,在部隊提了干、入了黨。楊雪峰生在軍營、長在軍營,家里大門上掛著的“光榮軍屬”牌匾讓他倍感驕傲。
平日里,楊運泉還經常帶楊雪峰去參觀渣滓洞、白公館。這使楊雪峰從小便立志要像父親一樣、像紅巖英雄一樣,做一名堂堂正正、保家衛國的男子漢。
到了楊雪峰高考填報志愿時,楊運泉告訴他:“好男兒不在軍營就在警營。”
于是,楊雪峰毫不猶豫地報考了警校,并以高分被錄取。警校學習期間,楊雪峰的成績在班上總是名列前茅,是校散打隊的隊員,還被選為班長。
赤膽忠心為人民
1997年,楊雪峰從警校畢業后加入警察隊伍,到重慶市公安局交警總隊第六支隊工作。他刻苦鉆研業務、依法規范履職、熱情服務群眾,迅速成長為單位的業務骨干。
1998年8月23日,楊雪峰在執勤過程中遇到與父母走散的汪某,幾經輾轉、多方詢問,最終幫汪某找到了家人。這溫馨的一幕被媒體記者用相機記錄并報道。“楊雪峰”這個名字,第一次為大家所熟悉。
由于表現出色,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楊雪峰便兩次獲得個人嘉獎,并在199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要做到“上崗一小時,作為六十分”,做一名當之無愧的共產黨員。
楊雪峰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戰友們還清晰記得:當楊雪峰知道國慶節假期石船鎮周邊道路有可能發生擁堵,“噔”一聲放下碗筷,稀飯都沒喝完就拿起裝備上路執勤去了。
21年的從警生涯中,楊雪峰6次調換崗位,從中心城區到偏遠鄉鎮,從基層到機關再到基層,始終勤勤懇懇、無怨無悔,參與偵破案件近300起,處理交通警情2萬余起,沒有一起群眾投訴。
僅用3天時間就解決了轄區學校門口沒有斑馬線的問題,48小時偵破交通肇事逃逸案,面對熊熊燃燒的出租車奮不顧身地跑去滅火,為防車輛落水連續24小時值守被洪水淹沒的金灘大橋……楊雪峰把自己所有的熱情和心血都投入到了工作中,曾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獲得嘉獎7次,5次獲評優秀公務員。
楷模精神恒久遠
楊雪峰犧牲后,把英模精神傳承下去、弘揚開來,成為戰友們發自內心最強烈的愿望。
為了紀念英雄楊雪峰,重慶市公安局決定,在其生前工作的重慶市公安局渝北區分局交巡警支隊石船公路巡邏大隊加掛“楊雪峰大隊”的牌子,并在大隊建設“時代楷模”楊雪峰先進事跡學習教育基地,讓在這里工作和參觀的每一位同志都成為傳承者和踐行者。
2018年以來,石船公路巡邏大隊累計處理交通警情1.6萬余件、排除道路交通安全隱患260余處,圓滿完成交通安保任務15次,2020年轄區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總量較2018年下降23.5%。
同時,大隊推動開通直通偏遠農村公交線路8條,5萬余名群眾受益。在抗洪救災工作中幫助群眾轉運物資20余噸,營救被困群眾22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大隊民警晝夜堅守崗位,排查車輛4000余輛、人員8900余名,有力保障了轄區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
此外,大隊還幫助5個貧困戶脫貧,捐款資助4名貧困家庭學生,常態化開展愛老敬老、“護學崗”等公益活動,幫助困難群眾1000余名。
由于業績突出,2018年以來,石船公路巡邏大隊榮立集體三等功4次,多人立功受獎,獲評第六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全國青年文明號、重慶市工人先鋒號、重慶市公安系統基層黨建示范點,并被重慶市渝北區委評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榮譽屬于過去,我們將繼續做好本職工作,愛崗敬業、服務為民,讓‘楊雪峰大隊’這面旗幟永遠飄揚。”大隊長黃長富如是說。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