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15時,滿洲里口岸站東場7道,司機張曉軍檢查完機車、車輛的車鉤狀態(tài),高舉紅黃旗幟,發(fā)出“聯(lián)結”信號。收到信號后,副班司機劉劍操縱機車,精準連掛上機車后方已編組完的“鋼鐵長龍”。一系列檢查完畢后,他們駕駛機車,牽引3701次中歐班列奔向俄羅斯后貝加爾站。
整個出發(fā)準備過程,他們沒有過多語言交流,簡單的幾個動作彼此就能心領神會,默契配合。穿行在“一帶一路”通道上,他們嚴格執(zhí)行標準化作業(yè),確保中歐班列運輸安全。
實際上,張曉軍和劉劍都是退役不褪色的老兵。53歲的張曉軍有4年武警部隊服役經(jīng)歷。他的副班司機劉劍也是軍人出身,還當過司機長、乘務長。他們駕駛中歐班列,穿梭于中俄邊境,幾年來保持著趟趟安全正點的紀錄。
由于國外疫情形勢不容樂觀,為減少人員流動,他們的出乘班制調整,從去年4月至今一直接受嚴格管理:連續(xù)在車間集中管理點工作生活一個月,隨時上線牽引,再到地方政府指定隔離點隔離14天、進行居家健康管理7天、日勤七八天,進入下一輪工作循環(huán)。截至7月28日這趟乘務,他們已堅持了472天。他們駕駛中歐班列,把我國的機械設備、防疫物資、電子產品、汽車配件等貨物源源不斷運到了歐洲市場。
“脫下軍裝,我仍是一個兵,疫情不退,我就不退!”張曉軍說,“體力上的辛苦不叫難,心里有愧的是無法照顧家人。”劉劍家的水管壞了,妻子只能找人修。張曉軍80多歲的父母同時住院,只能靠妹妹照顧。特殊時期,張曉軍、劉劍把崗位視為“戰(zhàn)場”,把對家人的愧疚埋在心底,手握閘把穿梭在中俄國境線上。
“去年4月至今,經(jīng)由滿洲里口岸站出境的中歐班列增長了30%,這當中有我們的一份努力。”劉劍說。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wǎng),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tǒng)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qū)南三環(huán)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