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路首臺多功能軌道作業車助力赤大白鐵路機械化施工
“6小時內,道床清篩72立方米,基礎換填30立方米,土方清運40立方米,接頭軌枕抽換80根,線路搗固2.1公里。”近日,在赤大白鐵路維保作業現場,全路首臺多功能軌道作業車進行機械化維保施工,全程操作一氣呵成,較傳統施工節約人工成本近80%,工期縮短近半,提升運輸效率20車次以上。
這是多功能軌道作業車在全路的首次實戰作業,機械化設備的投用提高了作業效率,效果充分顯現。該車由金鷹重型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鷹重工)自主研發,因車后裝有靈活的機械臂,且能快速換裝十幾種不同的終端作業機構,它被稱為“八臂哪吒”。
克難關,多功能作業填補空白
目前,鐵路工務維修施工主要依靠大型養路機械、軌道車輛、小型機具等設備。在小范圍高強度的施工作業中,由于沒有適配的大型設備,局部軌枕更換、扒砟、搗固等環節只能通過人工操作完成,勞動強度大、效率低。
為了破解大型養路機械和人工之間軌道局部作業空白的問題,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于2016年對多功能軌道作業車進行科研立項,金鷹重工承擔了科研攻關任務。憑借多年的鐵路基礎設施養護裝備研制經驗,金鷹重工在成熟的GCY-300Ⅱ型重型軌道車后端加裝了具有5個自由度的機械臂,通過快換接口可配備不同的作業裝置,能系統破解線路零星道床病害等施工問題。
高效率,機械化作業省時又省力
“各項準備和防護工作已就緒!”號令剛發出,操作員張錚便立即開始作業。機械大臂宛若游龍舒展,從放下到伸展再到緩緩貼近路基作業面,一氣呵成。8月17日,隨著挖掘鏈飛速旋轉,多功能軌道作業車的首秀開始,這也是全路首次以全機械化設備進行線路日常維護施工的實戰作業。
有多功能軌道作業車的助陣,這個曾經需要30人作業的施工目前僅需3人配合即可完成。清篩作業完成后,多功能軌道作業車牽引卸砟車進行道砟回填。張錚看著線路逐漸恢復,不由得感嘆:“我在工務系統干了15年,操作過各類大中小型設備。這臺多功能軌道作業車操作靈活、容易上手,人機交互系統簡單明了,機械臂操作起來像一個可以變形的機械玩具。”
除頑疾,靈活操作破解施工難題
本次清篩區段枕下石砟中大型巖石較多,大型清篩機挖掘鏈高度約260毫米,如遇大石塊,必須通過人力挖出和移動,否則只能拆除挖掘鏈和底梁,越過大石塊重新開槽再連接挖掘鏈進行作業,工序復雜,“天窗”時間消耗大。
為破解施工作業中的大型巖石難題,多功能軌道作業車使用厚度135毫米的側切式挖掘鏈,可通過起道使挖掘鏈越過大石塊,或直接使用側切方式轉出鏈條,越過大石塊,從下一個作業面切入迂回對大石塊周邊進行挖掘作業,極大地提高了作業機動性,節省了“天窗”時間。
多功能軌道作業車提供的強大動力搭配挖掘鏈使用的高硬度合金材料,使設備在大塊巖石較多的工況中表現優異,長時間工作后,鏈條無松動和變形,磨耗極小。
多面手,一機多能提升運維品質
近年來,鐵路部門高度重視養路機械設備創新,不斷革新施工養護作業模式,為鐵路高質量發展提供現代化的裝備保障。
多功能軌道作業車配有“十八般兵器”,機械臂上配有三路液壓接口,通過機械、液壓快換接頭與終端作業機構(屬具)連接,如合金挖掘鏈、合金搗鎬搗固裝置、多功能鏟斗、軌枕更換裝置、液壓破碎錘、液壓修枝鋸等,可完成枕木更換、道砟換填、路基開槽、線路搗固、侵限樹枝切割、載人高空作業、涵洞清淤等多種作業任務。
金鷹重工研究院院長陳興風說:“這臺多功能軌道作業車單個作業機構連接僅需3分鐘,不同作業機構互換僅需6分鐘。所有作業機構均可在作業車平臺上進行快速更換。真正做到了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
強功能,更好保障施工作業安全
確保高鐵和旅客列車安全萬無一失是鐵路人堅守的政治紅線和職業底線。
為確保施工安全,金鷹重工在研發多功能軌道作業車的過程中采用安全和智能模塊,滿足了嚴苛施工條件下多功能、高自由度的需求,并可根據現場需求進行終端作業機構定制開發。
多功能軌道作業車采用了簡潔的PLC控制HMI人機交互界面,觸屏控制配合操作手柄,每個機構都可以單獨激活或關閉。施工人員選擇屬具后,系統可自動切換所需液壓流量,在觸屏幫助界面可查看機械臂操作說明,操作員可以更快熟悉設備和車輛信息。
該車緊密契合鐵路裝備智能化和物聯網技術應用的需求,利用通信模塊和遠程監測技術,預留了“云監測功能”,通過授權的微信小程序即可查看設備的定位、狀態和歷史信息,并實時獲取如壓力、油溫、屬具種類、報警代碼等數據。
首秀中,多功能軌道作業車以其良好的運行品質和作業效率得到了赤大白鐵路公司的認可。該公司現場施工負責人表示,這臺作業車功能齊全,機械化作業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正符合他們現在的操作需要。據了解,今年8月,“國鐵深交所第一股”金鷹重工成功登陸A股市場,標志著鐵路股份制改造取得又一重要成果。下一步,金鷹重工將繼續研發更多符合我國鐵路運維需求的適配裝備,從而滿足少人工、高效率、高質量的線路保養維護要求。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