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軌道交通事業以令世界驚嘆的速度向前邁進。職業生涯20多年來,在軌道交通事業發展的大平臺上,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城鐵開發部車體室主任臧蘭蘭摯情于軌道交通車輛的“鐵骨”——車體研發,成長為優秀的車體設計專家,主持完成了10多種軌道交通車輛車體的研發設計,為企業創造了近80億元的經濟效益。
初入職場,刻苦鉆研成為技術骨干
1976年3月,臧蘭蘭出生于東北農村。高考填報志愿時,家人希望她未來能有一個安穩的工作,便讓她報考了機車車輛專業。1999年7月,臧蘭蘭從大連鐵道學院畢業,進入有“機車搖籃”之稱的大連機車車輛廠技術開發部做設計師,設計方向是車體。
車體是軌道交通車輛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軌道交通車輛的“鐵骨”。車體承載旅客,車輛的安全性、舒適度、節能環保水平主要靠車體設計實現。
隨著中國軌道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軌道交通裝備業的技術換代自21世紀初便開始加速。在沒有技術積累的情況下,中車大連公司只能從零起步,進行自主研發。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臧蘭蘭抓住了時代發展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從上班第一天起,臧蘭蘭總是最早到、最晚走的那一個。即便是休息時間,她也捧著資料認真研究。遇到不懂的問題,她立刻請教,當天必須徹底弄清楚。在以男性為主的設計部門,老設計師們都對這個不怕吃苦、勇于鉆研、勤學好問的小姑娘寄予厚望。
如果把軌道車輛看成一座房子,車體設計師就是這座房子的建筑設計師、裝修設計師,不僅要完成車體材料型材、車體結構、所有部件接口等設計工作,而且要綜合考慮車體強度、車體輕量化、車輛舒適度等指標。
細致入微的臧蘭蘭擅長站在旅客的角度思考車體設計方案。加上對行業技術方向的敏感,她很快就從青年設計師中脫穎而出,成為技術骨干。2003年,臧蘭蘭和團隊成員完成了公司首列城市軌道交通車輛車體設計。車輛成功下線后,打破了“零紀錄”,臧蘭蘭也因此成為車體設計團隊中的領頭人。摯情“鐵骨”,臧蘭蘭精彩的車體設計篇章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擔當重任,艱苦攻關實現重要突破
在公司首列不銹鋼車體研制中,作為主力的臧蘭蘭從零起步,經過幾年的磨煉,終于取得了項目的成功。她也更加成熟,開始在團隊中擔當更重要的角色。
車體材質的推陳出新直接帶來了車體的更新換代。每一種新材料的設計理念都不同,每面對一種新材料,車體設計師都被推到了新跑道的起點。
2010年,公司鋁合金車體研制啟動。8月的南方,氣溫接近40攝氏度,臧蘭蘭帶隊進行項目的前期調研。一行5人,3人陸續病倒,臧蘭蘭承擔起生病同事的工作,堅持完成所有計劃的工作內容。
借鑒他人的技術經驗只能學到皮毛,要想形成設計能力,真正實現技術上的突破,必須靠自己。鋁合金車體的研發沒有從國外公司引進技術,也沒有依靠外部技術咨詢公司支持。臧蘭蘭和同事們自主創新,決心再次打破“零紀錄”。
起步時期,困難重重。在進行車體靜強度計算時,臧蘭蘭和同事們要參考著別人的圖紙做,車體上一根簡單的橫梁要反復計算才能明白功用。那段時間,臧蘭蘭把吃飯的時間都壓縮了,到家時經常已是午夜。愛人出差時,孩子夜晚一人在家。身為媽媽的臧蘭蘭不能離開設計室,就隔一會兒給孩子打個電話,讓她別害怕。
女兒上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突然跟她說:“媽媽,我將來不想考大學了。”臧蘭蘭很驚訝。女兒解釋說:“你看你是大學畢業,可你那么辛苦,成天不著家,我都見不到你。”臧蘭蘭一時不知道該說什么。盡管她也想多陪伴孩子,但面對研發任務,她仍然選擇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臧蘭蘭實實在在的付出感染了身邊的人,許多設計師主動要求加入臧蘭蘭團隊。
設計結構—仿真計算—優化方案,這樣的循環工作流程常常持續數年,枯燥而沉重。臧蘭蘭也會疲倦不堪,但她依然帶領團隊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型材選擇設計、車體三維建模、車體靜強度計算、焊縫疲勞分析等一系列復雜的工作。
拼搏3年后,首節B型鋁合金車體進行靜強度試驗。得知技術數據達標那一刻,一向內斂的臧蘭蘭和現場的同事們一起歡呼起來。
車輛進行線路運行試驗多是在晚上,夜深人靜,四周常是荒野。車輛出現故障后,臧蘭蘭身先士卒,下車趴在軌道上檢查,之后面不改色地爬到近4米高的車頂上排除故障。她坦言,彼時的她,心里其實也是各種害怕。
追求完美,持續創新取得系列成果
臧蘭蘭平時輕聲細語、待人溫和,可一面對專業技術,她立刻變得無比嚴肅甚至嚴厲。在技術面前,她對自己要求嚴苛:堅持自我學習,關注行業發展方向,保持超前設計思路,讓技術創新成為慣性。
在車體強度能夠保證運行安全的前提下,讓軌道交通車輛變輕、變得更加節能環保——實現輕量化是臧蘭蘭等車體設計師們的長久追求。
20多年來,為了給車體“減肥”,永不滿足又追求完美的臧蘭蘭不斷應用新材料:碳鋼車體、不銹鋼車體、鋁合金車體、鎂合金車體。
采用新材料時,需要一系列的新設計方案同步配合。如焊接方式從弧焊改為點焊,連接關系改變后,設計方案全都要隨之改變,每一個連接點、插口、加強筋等都需要大量的設計、計算和試驗。車體的每一次成功“減肥”,都凝結著臧蘭蘭和團隊的心血。
從前的碳鋼車體一節有12噸重,現在鋁合金車體一節6噸重,車體減重50%。持續的創新,讓中國的軌道交通車輛車體輕量化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臧蘭蘭先后主持完成了10多種軌道交通車輛車體的研發設計工作。她搭建的技術平臺被應用到多個項目中,創造經濟效益近80億元。臧蘭蘭團隊持續自主創新,申請并獲得授權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15項,多個項目獲得遼寧省科學技術三等獎、大連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等榮譽。
榜樣引領,激勵年輕隊員青出于“蘭”
“只有一個人會,不是真本事。”這是臧蘭蘭經常說的一句話。車體室有30多名設計人員,其中有不少年輕人。年輕的設計師們把細心、耐心的臧蘭蘭稱為“蘭蘭姐”。“蘭蘭姐”的工作標準總是定得很高,她竭盡所能幫助每一個年輕人快速成長,最希望看到的就是青出于“蘭”。
為了把年輕的設計師盡快培養成才,臧蘭蘭要求車體室內每一位經驗豐富的設計師整理出設計筆記,讓年輕人方便學習,借鑒成功經驗,少走彎路。臧蘭蘭按專業特長合理分工,最大限度激發出年輕設計師的潛能。她帶領年輕設計師完成了大量的國內外投標文件編制,使公司投標文件達到國內一流水平,也培養出一支雖然年輕但能打硬仗的團隊;在編寫車間生產、車輛維保、業務培訓等規范的過程中,讓年輕設計師通過這一工作掌握現場實際,全方位積累綜合技能。在她的影響和帶領下,一批批年輕的設計師成長為獨當一面的中堅力量,她帶領的團隊也榮獲遼寧省2017年度企業“優秀創新團隊”稱號。
為更好發揮勞模示范引領作用,公司創建了“臧蘭蘭勞模創新工作室”。2020年,“臧蘭蘭勞模創新工作室”獲得“大連市示范性勞模工作室”榮譽稱號。
從2021年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將分兩個階段推進交通強國建設。交通強國,鐵路先行。作為軌道交通車輛車體專家,臧蘭蘭正致力于車體新型材料的探索和車輛舒適度的研究,在科研之路上披荊斬棘、行穩致遠,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快捷美好的出行服務。
臧蘭蘭
中共黨員,現任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城鐵開發部車體室主任,曾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巾幗獎章、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火車頭獎章等榮譽。
采訪手記
靠創新打破“零紀錄”
初次接觸臧蘭蘭,她的溫柔氣質就撲面而來,很難想象她是做金屬材質的車體設計工作。
“借鑒他人的技術經驗只能學到皮毛,要想形成設計能力,真正實現技術上的突破,必須靠自己。”臧蘭蘭深知創新是解決根本問題的關鍵所在。碳鋼車體、不銹鋼車體、鋁合金車體、鎂合金車體……20多年來,在不同材質的車體研發設計中,她始終堅持自主創新。
臧蘭蘭性格堅韌,勇于探索,主持完成了10多種軌道交通車輛車體的研發設計,一次又一次打破了“零紀錄”,為企業創造了近80億元的經濟效益,為中國軌道交通車輛車體輕量化技術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新媒體責編:qiaoyidan)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