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偉大時代,唯有不懈努力,才能不辜負時代重托!”7月1日,天安門廣場,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中國鐵路12306科創中心副主任單杏花備感振奮。
今年,在中國鐵路電子客票領域作出杰出貢獻的單杏花,作為“杰出時代先鋒”納入中宣部組織的“3個100杰出人物”宣傳。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單杏花猶如一盞明燈、一面旗幟,挺立起中國鐵路客票系統破浪前行的精神桅桿,匯聚起新時代砥礪前行的奮進力量。
點亮夢想,初心如磐擔使命
鐵路12306,這個全球訪問量最大、交易量最大的票務系統,不僅讓“說走就走”的旅行生活成為可能,而且改變了中國人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這龐大的系統背后,站立著一個嬌小的身軀,源源不斷地迸發出強大能量——她,就是鐵路12306的掌門人單杏花。
中國鐵路線路遍布廣、旅客體量大,火車是老百姓最常用的出行工具之一。但研發能夠支撐起如此龐大旅客體量的客票系統,幾乎沒有先例可借鑒。
這是“從0到1”的突破,更是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
鏡頭回溯到1996年。
為建設全路統一的客票系統,鐵科院電子所從全國7所鐵路高校借調了28人,組建客票研發團隊。考上華東交通大學研究生后不久,單杏花便接到學校通知,被派往北京參與鐵路客票系統的研發推廣工作。
“12月底,我們華東交通大學的4個人前往九江站進行客票系統1.0版本的推廣。”1.0版本,顧名思義,就是鐵路客票系統最早的版本。
“這個版本還很脆弱,需要針對每個站做優化調整。沒有師傅、沒有指導書,我要獨立負責后臺和前臺的很多子系統。很緊張,最怕票賣不出來,或是票賣錯了,又或是錢沒收對。”單杏花回憶道。
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系統在九江站順利上線運行,實現了九江站從手工售票向計算機售票的轉變。“從那時起,我開始對自己在計算機應用技術方面有了信心。”
就這樣,從鐵路客票系統1.0版本到5.0版本,再到最新一代;從車站獨立售票到全國聯網售票,再到鐵路12306互聯網售票;從學習協助到獨當一面,從主持負責到總體設計……單杏花逐漸成長為中國鐵路客票系統研發團隊的“領頭雁”。
單杏花剛參加工作時,正值互聯網人才緊缺。當年一起參加客票系統1.0版本研發工作的同學都各奔前程了。這期間,有公司愿意出4倍于當時的薪酬聘她,但是被她拒絕了。
在單杏花的記憶里,童年和求學路上有過數不盡道不完的苦。正是這些苦,磨煉了她坦然面對失敗、一次次重新站起來的堅韌意志,也練就了她不怕苦不怕累的寶貴品質。
“我很清楚,這份工作不是獲得名利的手段。我之所以選擇留下,是因為我確實喜歡并愛上了這份事業。我喜歡一次又一次鐵路客運業務創新后的獲得感,喜歡研發軟件攻克難關后的喜悅感,喜歡旅客購票出行獲得便利后在網上給出好評的幸福感。”她說。
篤行不倦,自立自強新攀登
電子客票實施,標志著中國鐵路進入全面電子客票時代;空鐵聯運,實現飛機、高鐵接續,商務旅客出行接續更順暢;鐵水聯運,實現高鐵、輪船接續,內地去海南島更方便了;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相關功能,讓脫網人群購票不再難……
每一次突破式創新,都在丈量旅客出行的幸福軌跡。而創新的背后,是敢想敢做的堅持,更是沒日沒夜的堅守。
2012年春運,面對“井噴式”的購票需求,12306網站一直超負荷運轉。“12306互聯網購票的第一步是余票查詢計算,只有查到余票后才能繼續購票。而春運的余票查詢計算量很大,網站的核心交易處理能力不足,導致了網站入口直接堵塞。”單杏花回憶道。
那段時間,單杏花每天帶著團隊核心骨干白天跟蹤系統運行狀況,分析壓力最大的環節,思考解決方案、優化系統;晚上待系統停止售票后,再上線白天優化的內容進行全面測試,一直干到凌晨三四點才去休息。
解決問題才是硬道理。終于,12306網站頂住了日點擊14億次的壓力,高峰日售票量由60多萬張攀升到120萬張,圓滿完成了當年的春運售票任務。
單杏花的奉獻精神與愛崗情懷,在團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也調動起許多“鐵路科研后備軍”投身科研的熱情。
在同事眼里,單杏花是一個思維敏捷、一絲不茍、業務精湛且在工作上有極強定力的“女強人”。
“光看那股干勁兒,很難想象她曾經做過大手術。”一名單杏花的同事說。單杏花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在做了開胸手術后,醫生要求她注意休息,工作不要太累。但一干起工作,她總是會忘記自己動過手術。
鐵路務工團體票功能上線時,恰逢春運高峰,團隊工作壓力和工作強度都很大。為保證鐵路務工團體票功能順利上線,單杏花和同事一同奮戰,不眠不休、連續工作了72個小時。
其間,很多男同事都扛不住,躺在拼接的凳子上睡覺,而單杏花依然思路清晰地與研發人員進行研討。“她讓我們去補覺。等我們醒來回到工位,她居然還是那個姿勢。”單杏花的一名同事回憶道。
單杏花這種躬行踐履、精進不休的精神,化作一種無形的力量,鼓舞激勵著大家不斷向前。終于,鐵路務工團體票功能順利上線。看到電視上農民工兄弟滿臉欣喜地拿著返鄉車票的畫面,單杏花松了一口氣,一臉疲憊地和大家說:“先洗個臉,咱們也回家過個好年!”
“啃下一塊塊‘硬骨頭’的過程,讓我們的必勝之心不斷增強。”對于單杏花來說,科技創新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要最大限度滿足旅客出行需求,讓旅客的乘車體驗更美好。”
堅韌不拔,扎根鐵路寫赤誠
單杏花的夢想就像是一粒種子。這粒種子努力向下扎根,實現了向上生長;這粒種子又播撒在別處,讓更多的地方枝繁葉茂。
她的身上,既見信仰信念,又見人格風骨,更見家國情懷,彰顯著為中國夢不懈奮斗的赤誠大愛。
“堅守!一定要確保鐵路大動脈安全暢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單杏花帶領百人團隊集中隔離辦公,為地方政府及各級防疫部門提供研判數據,完成了確診及疑似病例旅客同乘信息等協查申請上億條。
“科技創新成果要對社會、對老百姓有用!”
如今,打開鐵路12306App,不斷完善的“鐵路網+互聯網+農產品”銷售模式不僅為脫貧地區提供免費的銷售平臺,而且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物美價廉的農產品。
在科研中既要下“真”功夫,又要下“細”功夫。前幾年,有網友拍到了單杏花在高考的陪考家長等待區翻看計算機工程圖的一幕。視頻傳到網上,引起網友關注。“我沒想過會被拍。為了把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我就把一些工作帶到考場去了。”單杏花說。
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于和勇于創新的人們。
“新功能上線了,旅客用著方不方便?”
“自助售票機屏幕上的點擊次數,能否進一步簡化?”
“剛剛旅客提出的需求具有很強的共性,要在下次研發中體現出來。”
單杏花經常帶著團隊前往車站和旅客面對面交流,為的就是精準掌握旅客需求,給旅客的“痛點”問診把脈。
“最難的不是對人,而是對己。想要不斷滿足旅客對美好旅行生活的需求,就要不斷用批判的眼光進行自我突破和創新。”正是單杏花這種敢于革故鼎新的追求和志向,推動了鐵路12306不斷開發新功能、開拓新領域、攀登新高峰。
科研專心致志,教學誨人不倦。“在我們這里讀研的學生,都會參與到具體的科研項目,跟著團隊的步伐一起走。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理論水平,還是技術技能,抑或是對業務的理解,都能得到迅速提升。”單杏花教給學生的不只是鐵路前沿領域知識,還有執著探索的精神氣質。
“看著現在新入職的職工,就像是看自己的孩子。他們大多是‘90后’‘95后’,對待他們要轉變思維,講究培養方法。”單杏花認為,領導團隊需要與時俱進,主動了解年輕人的思維方式,盡可能激發新人對工作的認同感和成就感。在她的帶領下,團隊成員迅速成長,開始在各自領域嶄露頭角。
勉之期不止,多獲由力耘。近年來,單杏花主持或參與的重大科研項目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她個人也先后獲得鐵路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第二屆中央國家機關青年五四獎章、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詹天佑青年獎等榮譽。2018年,她被中宣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授予“最美鐵路人”稱號,2019年被中組部等九部委授予“最美奮斗者”稱號。
2017年,單杏花光榮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繼續在踐行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歷史使命中當表率、做榜樣。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20多年前,單杏花選擇了鐵路科研這片創新沃土;20多年來,她在鐵路客票技術創新領域埋頭苦干、精耕細作,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以奉獻詮釋責任擔當。
“我要不斷增強創新自信,堅定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努力在鐵路科研領域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單杏花說。
(新媒體責編:qiaoyidan)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