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河南新鄉縣朝陽社區黨支部書記陳來勝
陽光照在朝陽社區,紅旗飄飄,處處是紅色的。紅色的宣傳牌,挺立的紅旗,在翠綠的環繞中,這紅色格外生動,格外惹眼。
陽光照在陳來勝臉上,越顯出一種動人的神彩。他中等身材,話語滔滔不絕,思路清晰。我看著他,心里暗暗感嘆,真不愧為遠近聞名的優秀村黨支部書記。
他是致富帶頭人
陳來勝,土生土長的東大陽堤村人。如果以時間來分割,2008年是陳來勝人生的一個轉折點。2008年之前,他一直在外從事商業銷售,他能說會道,見多識廣,頭腦精明,生意做得順風順水。2008年,東大陽堤村因為班子軟弱渙散,黨委負責人找陳來勝談話,陳來勝不顧家人和父母反對,決心挑起黨支部書記的重擔。就在頭一晚,父親還勸他:這活好干嗎?別說你一年在外面掙幾十萬,日子過滋滋潤潤,就是不掙錢,這活也不能干,這惡水缸子,你干不好,咋辦?陳來勝明白老人的心思,但他下定了決心,他外表瘦弱,內心卻有股黃河故道人的倔勁和犟勁,他明白這是背水一戰。“我想好了,既來之則安之,一定要扛起擔子,大干一場,改變東大陽村的面貌。”
要想轉變,干部是關鍵。他一次次召開干部會,一次次苦口婆心做工作,一次次去拜訪,可磨破了嘴皮,仍然不相信他。都說他是“大噴壺”,嘴里的話沒聽。“那錢就那么好掙?多少年不解決的問題就在他手里就能解決?”
面對大家的議論,陳來勝不急不惱,他理解大家的顧慮,他不管閑言碎語,咬了牙按自己的思路干。但真做起來,他才發現他面臨的問題真多,東大陽村是省級貧困村,村民吃不上水,用不上電,村民抱怨不已。
就從群眾最需要、最期盼的問題做起。他首先籌措資金,一年解決了群眾吃水問題,兩年解決照明問題,打了水井,安了路燈。大家看到陳來勝真是一副干事的模樣,閑言碎語少了,陳來勝又開始做思想工作,帶領大家,集思廣益,制定規劃,結合村莊緊鄰城區的區位優勢,整個企業,盤活土地資金,建設廠區,招商引資,規范合同,流轉土地。他敢動真碰硬,把原來不合理的土地合同重新作廢,由村支部研究后統一簽訂。就這樣,村集體收入逐年增加。隨后,他又開始統盤設計,謀劃建設新村,并更名為朝陽社區,開啟了新的發展局面。
他是農民理論家
陳來勝不光腦子聰明,還有一個突出優勢,善于思考學習,勇于創新。每有中央文件下來,他必要認認真真、逐字逐句學,研讀中央精神,吃透領會文件要義。他不是死學,他善于因地制宜,活學活用,把上面要求化為自身的實踐,結合村莊發展實際,審時度勢,每每走在時代之先。
通過融合總結他在2019年提出并推行了“一三五”工作法(2009年到2015年運用的是村民民主協商和四議兩公開,2015年到2018年實行村民代表提案制)。即一個堡壘,打造堅強的兩委班子;堡壘弄不好,壁壘破不了。他大力推行土地流轉,招商引資。他認為解決農民富就是要解決就業問題。
2013年,他提出一定要把農村資源資產化,學習轉變認識,標桿解決標準 ,制度解決落實,管理解決效率。
他總結作為基層干部,要具備六個基本條件:扎實的理論功底、堅定的理想信念、嚴謹的實事求是精神、高度的政治責任、深厚的為民情意、樸實的語言風格。四個基本素質:會說能干有思路,吃虧擔當無私心,帶頭自律抓班子,公正為民辦實事。
他還總結鄉村振興“悟、興、研、和”四字訣,認為鄉村振興沒有固定路子,各地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他認為鄉村振興有七要素:規劃是龍頭,產業是基礎,農民當主體,文化是靈魂,生態是優勢,環境更宜居,組織是保障。可以說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理論性和借鑒性,啟人深思。
他是群眾貼心人
不管什么時候,對黨忠誠是陳來勝最大的特點,也是他一以貫之的政治品格。他身上時刻戴著黨徽,村社區廣場,處處是黨建的宣傳展板和紅旗。他堅持理論學習,聽黨話,跟黨走。他說,只要抓好黨建,就一好百好。
他注重強基塑魂,他總結這些年發展,最大的原因就是得益于黨建。
他特別注重為群眾服務。他認為,怎么樣能做到為民服務,就是做到“三真”:真心服務群眾,真誠融入群眾,真情感動群眾。
他堅持踐行為民服務理念,并落實到一點一滴和具體細節之中,他把村史館建到大街上,更好發揮作用;他建設社區課堂,并邀請民間藝人吹拉彈唱,豐富居民生活;他建設兒童游樂場,并在旁邊鋪設地毯,便于老人孩子休閑;他建設垃圾處理,智能化社區,運用數字化治理解決鄉村難題,保障居民安全。他還建設停車場(棚),解決居民停車問題。總之,事無大小,方方面面,村民所有衣食住行的細節,他都考慮到了。“一個黨員咋得群眾的心,咋讓群眾擁護?你要站在群眾的角度去想,看群眾需要啥,你就幫助他解決啥。”陳來勝說。
如今的朝陽社區,已經成為新鄉縣的一面旗幟和標桿,每天參觀的人很多,陳來勝迎來送往,傳經送寶,雖然很忙碌,可他仍然像只老牛,忘卻疲累,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為基層建設和鄉村振興不斷做出更大的貢獻。(文圖/盧新生 林娜 常紅鋒 曹道偉 王自亮)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