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又值周末,數數您口袋里的錢,這周是增值了,還是縮水了?作為與您的錢包最為息息相關的金融頻道,將通過《金融一周談》欄目,定期為您梳理一周金融業界要聞大事,探尋金融市場動向走勢,甄別秘訣,拿捏脈點。
1月10日電 2014年作為互聯網金融“元年”可謂萬種矚目,P2P行業在這一年爆炸式的增長。但在經過一年的洗禮之后,爆出的確實“問題平臺達275家”這一驚人的數據。在涉嫌利用投資人資金“炒票”,平臺跑路等等諸多問題的背后,是行業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無監管機構的“三無”現狀,P2P行業亟待政策監管。
1月5日 中華工商時報:2014年P2P問題平臺達275家
P2P門戶網站網貸之家近日發布的《中國P2P網貸行業2014年度運營簡報》顯示,2014年全國出現提現困難或倒閉的P2P平臺達275家,與2013年76家問題平臺相比大幅增加。
網貸之家首席研究員馬駿指出,問題平臺之所以頻頻出現,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方面,經濟疲軟,借款人資金緊張,逾期、展期現象頻繁,加之受一系列平臺倒閉和股市走牛的影響,投資人紛紛撤出資金,平臺無力兌付。另一方面,監管的缺失和平臺的不規范運營,造成流動性風險,加上資金實力和風控能力較弱,一旦發生負面消息,容易導致擠兌現象。
問題平臺暴增的大背景,是P2P行業整體的井噴。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末,我國網貸運營平臺達1575家;全年累計成交量高達2528億元,是2013年的2.39倍;我國網貸行業總體貸款余額達1036億元,是2013年的3.87倍。
目前,高歌猛進的P2P行業仍處于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無監管機構的“三無”地帶。2014年以來,P2P行業可謂冷暖交織,一邊是壞賬、跑路不斷,一邊是融資、上線不停。在業內人士看來,P2P平臺正從野蠻生長步入成熟期,平臺兩極分化更加明顯。在監管缺失的情況下,風控能力將是P2P平臺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