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鬧得沸沸揚揚的中匯盈事件終于有了結果。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新浪微財富正式回應該事件,選擇為其“兜底”,用戶可將“中匯盈”項目債權轉讓至微財富,由微財富合作的第三方資產管理公司負責債權追償,用戶可以如期拿回本金和收益。
這無疑讓不少涉事的投資人長舒了一口氣,但卻讓P2P行業開始反思:到底兜底是不是合適的選擇?而更多的投資人則關心,投資P2P平臺萬一不幸踩雷了該怎么辦?
A 項目出了問題,平臺有四種解決方案
2014年顯然是P2P爆發增長的一年,野蠻生長必然伴隨著風險叢生。來自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網貸運營平臺達1575家,貸款余額也突破千億元。但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問題平臺不斷涌現,數據顯示,僅12月單月問題平臺數量達92家,2014年全年問題平臺達275家,是2013年的3.6倍。
“這其中并非都是一心就想著跑路的”,廣州本土的P2P平臺禮德財富CEO洪凱彬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平臺出問題并不一定都會跑路,而跑路的平臺一開始或許就是個騙局。在他看來,之所以問題平臺變多,一方面是因為行業持續低門檻,讓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完全沖著騙錢去的;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平臺自身的風控能力薄弱,一旦出現問題就措手不及。
那么,當平臺項目真的出現問題,甚至逾期的時候,到底有什么辦法能解決問題?對于平臺來說,當平臺上的借款項目發生逾期甚至違約的時候,面臨的第一個選擇就是兜底或者不兜底,比如去年紅嶺創投承諾墊付壞賬約1.6億元,而與此同時,面臨1280萬元項目違約的貸幫網卻堅持選擇了不兜底。
近日,有P2P行業的內部人士梳理了P2P平臺面對項目逾期和違約時候的三大處理方案:一是找回平臺的擔保方,由擔保機構先行墊付;二是開始處理項目的抵押物,暫且由平臺先行墊付;三是尋找第三方資產管理公司負責債權追償。當然還有一種另辟蹊徑的方式,就是直接將惡意拖欠不還款的“老賴”告上法庭。
B 平臺出問題,投資人有三種辦法自保
“只有平臺不斷出現問題甚至到了難以為繼的時候,才會出現跑路的現象”,一名P2P平臺的老總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一旦平臺出現問題,對于投資者來講無疑就是“踩雷”。
踩雷之后有什么辦法能夠自保呢?一位P2P業內的資深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來看比較主流的解決方式有三種:一是采取直接報案的方式,采取此種途徑維權一般都是到了“人去樓空”、萬不得已的地步,即已經完全喪失了談判的余地,一旦報案可能會作為刑事案件立案,相對來說成本較小,但一旦進入訴訟程序后,能否追討回自己的投資資金還很難講;二是在平臺一出現問題并貼出公告之時,就選擇和其他投資人一起抱團,集體與平臺進行協商解決,特別是對于一些只是短期內流動性存在問題的平臺來講,這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有追回投資款項的可能;第三點則是完全依賴于媒體監督進行,尋求政府干預,但根本上還是會回到前兩種解決途徑。
到底哪種辦法是最佳解決途徑?對此,上述P2P業內人士沒有直接給出回答,只是建議投資者在發現自己投資的平臺發生提現困難或是平臺發布公告后,應該先盡自己的最大可能去了解平臺內部的情況,即應該第一時間作出判斷:到底是平臺短時間內出現流動性問題,還是平臺上的項目大規模出現逾期或者違約,甚至是平臺老板已經卷款跑路。
他認為,上述三種問題性質都不一樣。“如果是跑路,應該第一時間保留證據,向當地刑偵機關進行報案”,但是對于平臺短期出現流動性問題,或者只是單個項目逾期,他建議投資者先行觀望,并積極與平臺聯系溝通,看有沒有平臺“兜底”的可能性。
如果投資平臺遭遇踩雷,投資者需要保留哪些證據?有業內人士建議,一般而言,需要投資者在網頁尚能正常登錄時,下載網絡版的借款合同、支付憑證以及網絡公告的截屏等。如果遇到平臺堅持不兜底但也并沒有跑路的情況,該名業內人士表示這并非意味著投資人一定會有所損失,所以更應該聯系平臺進行法律訴訟程序。
知多D
投資人如何預知自己的風險?
對于投資P2P平臺的投資人來講,到底有哪些渠道可以控制風險?禮德財富的CEO洪凱彬認為,首先要避免平臺自身“踩雷”,一是需要平臺真實地了解清楚借款人相關的背景資質以及運營能力,同時考察好相關擔保人的能力;二是要做到萬無一失,需要提前考慮到項目違約的處置方案,即一旦發生違約,該如何處置抵押物或者進行追索。“事實上風控不僅要控制風險,還要在風險發生之時具有應對風險的能力”,洪凱彬表示,比如在接受抵押物的時候,平臺就應該優先考慮抵押物的流通性和變現能力。
那么投資人又該如何預知自己的風險?在廣州e貸的總裁方頌看來,如果投資人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最好對平臺進行實地考察,“或者最起碼要對其背景做一個詳細的了解,這也是投資人對于自己負責任”。
在方頌看來,做金融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對風險進行控制,“P2P創始人團隊的背景和能力十分重要”。他認為,創始人團隊有著風控經驗,曾在銀行信貸部門或者在其他金融機構從事過風控運營工作的團隊更值得信賴。
洪凱彬則認為,在挑選安全的平臺時,更應該看平臺公布的信息是否詳盡和透明,具體包括這個項目的借款的用途、還款來源以及是否有第三方擔保、是否有資金托管等問題,“甚至要提前了解平臺處置壞賬的能力和途徑,而一個透明的平臺一定是會在其網頁上進行詳細的說明”。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