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票
廣告車票
404公共電車公司車票
公共汽車榮譽軍人優待票
三輪車客票
銅質車票正反兩面
銅質車票正反兩面
宋大有向記者展示收藏的車票
77歲的宋大有是一位收藏愛好者,不但喜歡收集郵票、報紙,還收集到千余張車票。昨日,記者來到宋大有位于九龍坡區九龍花園的家中,見到他分類整理的《車票的變遷》。冊子里的千余張車票中,銅質車票最罕見,軌道車票最漂亮,各個階段的車票更是見證了重慶交通發展。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張春蓮 攝影報道
退休后專門收藏車船票
宋大有年輕時就特別喜歡收藏,1993年從重慶電廠退休后,閑來無聊便一心做起了收藏。“開始我只是收藏郵票,后來無意間得到了一張上個世紀五幾年的車票,便對此進行關注,后來坐公交車又無意間發現車票上還印有廣告,覺得十分稀奇收集了很多。”宋大有說,之后去收藏市場見到特別的車票都會買回家。
宋大有告訴記者,開始全國各地的車票都在收集,直到見到重慶市收藏協會在籌備票證展覽后,在工作人員的建議下才開始收集系列、有規律的重慶本地交通票。
自那之后,宋大有連續一兩年專做車票收集,每周末都從九龍花園坐車去中興路市場收車票,“每次我都六七點鐘出門,下午兩三點市場上沒什么人了才回來。”宋大有說,這樣收集了一年多,見到年份久的、自己家中還沒有的車票便買回來,價格幾元、十幾元不等,“收回家后那些車票整理成冊,共70多頁,取名《車票的變遷》。”
記者從宋大有家中的榮譽證書中看到,他的《車票的變遷》參加2005年全國第十四屆票證收藏文化展示交流大會票證展覽獲三等獎,參加2006年的重慶市首屆票證收藏展獲優秀獎。
銅質纜車票十分罕見
宋大有所收集到的車票,涵蓋重慶水路、公路、橋梁、索道、軌道等各類交通出行方式,包含如銅質的望龍門纜車票、輪渡票、拉纖票、三輪車票、公共汽車票、車輛過橋票、公交公告票、索道票,以及如今的軌道交通票等。
記者在《車票的變遷》冊子中看到,這些車票很有歷史感,從上世紀四十年代至今的票都能在冊子中找到。年份稍早的車票已經泛黃,甚至有些破舊,而最近的車票則越來越漂亮。
“最罕見的要屬這枚銅質纜車票了。”宋大有介紹。這枚銅票硬幣大小,方形,中間有一個圓孔,一面寫著“纜車”,另一面寫著“客票下行,民國37年”。
“這枚銅質纜車票如今十分罕見,這也是我收集到最老的一種交通票了。”宋大有說,其余車船票幾乎是紙質票,開始都是白紙黑字印刷,后來出現彩色的廣告票,到現在的卡片式軌道交通票。
軌道交通票是除了花哨的廣告票之外最漂亮的一種票,顏色鮮艷,還有卡通形象。記者注意到,軌道交通票里有一張2號線通車時的模擬運行視察劵,“這張模擬運行視察劵很珍貴,是我找一位保安要到的。”
“如今出行有了公交卡,車票將越來越少見,因此這些車票就是重慶交通的歷史見證。”宋大有說。
那些年重慶人使用過的車票
1 纜車銅票(1948年)
“這枚銅質車票上寫著的民國37年,就是1948年。”宋大有說,這枚銅票是望龍門纜車的下行票,是他拿一個上世紀50年代的煙盒跟票友換回來的。
2 輪渡票(1952年)
宋大有專門收集了一組輪渡客票,3分、6分、9分票價不等。其中一張1952年的票據上寫著模糊不清的字跡,文字包括金額、渡口、人數等信息。
3 拉纖收據(1956年 )
“1956年2月28日,今收到新民塑料廠壹元四角正。”票據上詳細寫有時間數額,旁邊蓋有“重慶港拉灘小組”公章。
4 三輪車票(1958年)
三輪車客票分別標明1公里、2公里、10公里的票價,客票中間有一個人踩著三輪車的圖案,右下角虛線下寫有“撕角作廢”。
5 公共汽車榮譽軍人優待票(1950~1959年 )
1950-1959年抗美援朝期間,重慶出現榮譽軍人優待票。這些紅色票據盡管殘缺,依稀能看清字跡,“重慶市公共汽車公司榮譽軍人優待票”,票面上有“榮”字印章。
6 嘉陵江索道通車優待票(1982年 )
嘉陵江索道通車時的優待票,1/4A4紙大小,持票可以往返索道一次。
7 過橋票(1997年)
一張“機動車輛過橋費收據”中蓋章顯示為1997年11月29日,票價壹拾元,標注著“憑票過橋”。
8 電車票(2002年)
一張404路公交車票上寫有重慶公共電車公司,標注價格1元,年份是2002年10月。
9 廣告車票(2004年)
廣告車票其中一張是2004年4月重慶某商場五一節促銷活動的車票,票價一元五角。車票上還有“憑本車票到店享受優惠”等字樣。
10 軌道交通票(2004年)
2004年11月6日,2號線通車時的模擬運行視察劵,顯示站點區間為大坪、袁家崗、謝家灣、楊家坪、動物園,編號“NO.0005369”。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