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李斌,是石家莊電力機務段保定運用車間的一名普通的火車司機。出生于火車世家的他,將愛好變成了職業,把工作干成了事業,用“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的匠人精神鑄就無悔人生。
李寶生展示李家一代至四代鐵路司機的工作證件。記者 張欣 攝
李斌的爺爺,李家第三代火車司機曾經使用過的飯盒。記者 張欣 攝
五代火車司機,見證中國鐵路百年發展
作為全國唯一的五代火車司機世家,李斌一家五代人見證了中國鐵路129年的發展史,從駕馭龍號機車到如今駕駛和諧型機車,從京漢鐵路到京張鐵路,李家五代人使用過15個機型的機車。
1967年,李斌的父親李寶生入保定機務段工作,從蒸汽機車干起,先后操縱過內燃機車、電力機車。直到2005年退休,李寶生在乘務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38年。“最初父親是反對我到鐵路工作的,因為他當時干了大半輩子的火車司機,覺得這份工作非常辛苦,但我覺得開火車特別光榮,就執意進入鐵路,成為了一名火車司機。”
兒子李斌與李寶生的成長經歷十分相似,“最開始我也反對李斌當火車司機,但是他從小就喜歡火車頭,最大的夢想就是像祖輩、父輩一樣,成為一名火車司機。”李寶生說,李斌從小在火車道邊長大,對火車有著一種莫名的親切感,“那個時候,李斌每周都要到機車上看看,還經常問這問那,久而久之就掌握了一些機車維修的常識和技能,機務段的同事們都稱他‘業余乘務員’。”
李斌正在進行出車前的準備工作。記者 張欣 攝
李斌進行機車檢查。記者 張欣 攝
業精于勤,他用行動完美詮釋“工匠精神”
1973年出生的李斌,1993年從部隊退伍后,被分配到當時的保定機務段(現石家莊電力機務段保定運用車間),1995年成為一名火車司機,現在常年往返于京廣鐵路沿線北京西至石家莊段。
據李斌介紹,每次出乘,他往返一個來回的周期大概在48小時左右,因此每個月大約有二十天的時間都在外度過。而春節團圓,對他來說更是奢求,“我從1995年到現在,基本上從來沒有在家過過除夕。每當別人放假團圓的時候,也是我們鐵路人最忙碌的時候。”李斌說,如今春運大幕已經開啟,他們的工作強度也由原來每月的12趟往返,增加到每月14趟往返,而這也意味著他每個月的工作日將達到24天。
十多年的駕駛經歷,讓李斌練就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特殊技能,“從北京到石家莊,途中就要經過300多架信號機,平均20多秒就要進行一次‘手指眼看’,加上路遇彎道、橋梁等指示信號,一路上精神都處于高度緊張狀態。”
同樣,十多年的駕駛經歷,也讓李斌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他不僅能夠做到準確率百分百的一把軋制動,還能夠準確地進行機車對標,“普速列車與動車不同,動車可以反復剎車制動,而普速列車的剎車完全憑感覺和經驗。”李斌說,為了準確掌握機車對標位置,他通過不斷熟記北京西站到石家莊站沿途28個站56個標的位置桿距離,從而將機車對標的誤差控制在30公分之內。
對于火車司機來說,“捍衛運務安全,永遠追求極致”,則是鐵路工作者對工匠精神的最好詮釋。據李斌介紹,2017年1月份,他擔當北京西到石家莊的K599次旅客列車,凌晨3.00在庫內接車后,克服環境惡劣、氣候寒冷的困難,落實機車檢查和試驗制度,在錘檢過程中發現機車右一砂管聲音異常,經進一步檢查確認發現機車右1砂管松脫,隨后他立即找來檢修人員進行修理,防止了一起因砂管脫落而可能引發的列車脫軌事故。
李斌進行機車檢查。記者 張欣 攝
李斌和副司機正在做開車前的最后準備。記者 張欣 攝
安全行車百萬公里,他心里還有未了夢想
李斌經歷了鐵路六次提速,看到了高鐵的崛起,對未來充滿憧憬。無論是駕駛ss1型、ss4型機車,還是今天的和諧型機車,他都把這個“鐵家伙”看成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靈魂,精心操作、精心維護。
談到中國鐵路的飛速發展和變化,李斌激動之情溢于言表。他說,除了火車速度的提升,乘務員的工作環境也有了質的飛躍:“無論是過去的蒸汽機車還是內燃機車,工作環境都相當惡劣,現在和諧號機車,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
擔當司機13年來,李斌從沒有請過一天假。今年春運,李斌更是圓滿地完成了安全行車一百萬公里的歷史跨越。2018年,司機李斌有一個心愿,就是希望能陪68歲的老父親去趟五世祖李武銀剛入路時的永定門,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南站,坐一坐新開行的“復興號”,感受一下令世界震驚的“中國速度”。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