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鋤頭,一個掃帚,一把鐮刀,這是他的必備工具。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這是他生活真實寫照。
他就是衡山縣公路管理局望峰管理站站長胡湘桂,一個不善言談,只知埋頭苦干的養路人,與記者所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把路養護好是我的責任和義務。”
5月29日上午11時,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一股股熱浪隨風飄來,臉上總有一種灼熱感,讓人著實難受。
胡湘桂帶領著隊員們正清理路邊的溝渠,身材高大的他,用長柄鐮刀割斷路沿的樹枝,為了能修剪更高的樹枝,他將鐮刀舉過頭頂,仰頭作業,選中目標,使出渾身力氣,用勁拉,多余的樹枝被一把把割斷,然后收拾成捆,運走。
胡湘桂在前面割,同伴緊隨其后,在他根除的后方“加工”,挖土、挑泥、除草,各司其職,有條不絮,現場一片繁忙。
除了忙碌手頭的工作,他們做的最多的動作便是擦汗,豆大的汗珠止不住地往下流,汗水已浸濕了每一個人的工作服。
“今天的天氣還好,最讓人難受的是三伏天,做完一上午工作幾乎濕透全身。”胡湘桂一邊清理路沿,一邊用手抹著汗水。
對于養路的苦和累,胡湘桂總是靦腆地笑著說道:這是他的責任和義務。沒有過多的語言,眼神中卻滿是執著。
可是在他剛剛從事道路養護的時候,卻不這么想。
1997年,在部隊工作13年的胡湘桂退伍轉業到衡山縣公路管理局公路收費站工作。2009年,燃油稅費體制改革,撤消了二級公路收費站,胡湘桂來到工班,從事道路養護工作。
養路工人工作累、收入少,甚至在某些人眼里比農民還農民,根本無法與收費員的工作崗位相比。
有著幾分傲氣的胡湘桂每每出去護路,總是把草帽戴得很低,盡量用帽檐遮住臉,生怕被朋友親戚看到。
一次同事的一句“要么不在這干,要么就要干好。”一語驚醒了胡湘桂,從此他工作態度截然轉變,以軍人的作風嚴格要求自己,“以勞動為快樂”鞭策著自己。
望峰管理站管養的四東線、日華線路總長27公里,路邊都是小山坡,雜草叢生,也有難以清除的小灌木。
按照省里的要求,沿路山坡雜草清除高度為1.5米,但胡湘桂總是超標準完成,清除高度達到2米以上。路面、水溝、路肩,這些公路日常養護,胡湘桂也都按高標準完成,真正做到水溝暢通,路面清潔,路肩無雜草。
“道路沿線的樹枝雜草延伸到路面上,遮擋了視線,對開車和騎車的人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我們及時清除,可以有效保障道路安全通行。”胡湘桂介紹,“我覺得,既然干了這一行,就要負擔起這份職責。每天看著大大小小車輛安全地從我身邊經過,我很欣慰。”
雨季是養路工人一年中最為繁忙的季節。每年雨季,夏季遮蔭的大樹在雨水的沖刷下會帶來安全隱患,直徑五六十厘米的大樟樹連根拔起,橫在路上擋住行人的去路,每每這個時候,胡湘桂都要帶領站班人員清早出門,鋸樹、清枝。
2016年雨季,四東線、日華線是全縣水毀最嚴重的線路,20多公里線路大大小小的塌方共有30余處,路被完全堵死,胡湘桂一方面向局里匯報災情請求派出機械清理大塌方,一方面和站班人員帶上工具直奔小塌方,經過一天一夜的加班加點,搶出一條僅過一輛車的車道供行人臨時通行,一個星期以后全線搶通,成為風雨中的“最美逆行”和“最美堅守”。
“如今在公路養護中,無論碰見誰,我都自豪地告訴他,我就是一個養路人,一個工資不高,卻有著屬于自己快樂的養路人。”
采訪結束,記者驅車離開,望著身后那片遠去的橘橙色的獨特風景,感慨萬千。“人在路上,路在心上。”在這大山深處的漫漫長路上,也許就是胡湘桂這群養路人一生的執著追求。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