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渝鐵路嘉陵江鐵路鋼梁大橋,是重慶主城范圍內唯一一座全木枕的鐵路橋。 重慶工電段 李向陽 攝 華龍網發
華龍網8月14日17時訊(首席記者 徐焱) 暑運以來,高溫天氣頻繁出現,雖說可以納涼的地方不少,但有些特殊崗位卻只能頂著烈日堅守勞作。在鐵路系統中,就有這樣一群“護橋衛士”,暑期里他們每天都要踩著超過50℃的鋼梁橋,對鐵路進行巡查養護,為鐵路運輸安全保駕護航。今(14)日,華龍網記者走近了這群烈日下的護橋人,一同感受了他們烈日下堅守的辛勞。
襄渝鐵路嘉陵江鐵路鋼梁大橋。 重慶工電段 李向陽 攝 華龍網發
走在重慶北碚區陵峽路上,到朝陽橋附近向嘉陵江一側望去,多個鐵路橋和公路橋會映入眼簾,其中有一座鋼梁橋尤其顯眼,那便是嘉陵江鐵路鋼梁大橋。
列隊安排工作。記者 石濤 攝
和周邊的老朝陽橋相比,鋼梁橋建成的年頭并不算久,但是在鐵路系統中,這座鐵路橋是襄渝鐵路的“咽喉”要道,是襄渝線上還在服役的年齡最大的橋,同時它還有一個特殊性,那就是重慶主城范圍內唯一一座全木枕的鐵路橋。而全木枕,自然也就給養護工作增加了難度,尤其是冬夏兩季。
手工清理鐵軌。記者 石濤 攝
橋梁的養護分為多項工作,上午記者趕到橋旁時,兩組人即將進行木枕螺栓緊固和木枕瀝青涂油。緊固,是為了防止脹軌,保障列車安全運行;涂油是為了防腐,延長枕木使用壽命,保障承載力。
對枕木上的螺栓進行緊固。記者 石濤 攝
“緊固的時候一定要確保每顆螺栓扭力矩達標。”忙碌的同時“工頭”周子義不時向大家強調要注意的問題,周子義是重慶工電段重慶北橋路車間北碚橋路維修工區工長,為這座鋼梁大橋做養護維修已有21個年頭。強調過后周子義蹲下身子,和工人們一起扭起螺栓,只見手臂青筋一現,身子向左微側,一組緊固動作隨之完成。
汗水不斷從臉上身上滴下來。記者 石濤 攝
橋上方雖有鋼梁可以在橋面形成些許斑駁的陰影,但終究抵不住炙熱的陽光,不多時,工人們衣服幾乎都是濕透的,有些人出汗多些,豆大顆汗珠順著臉頰滑下,隨著身體向左用力的慣性甩下來,砸在鐵路上。記者注意到,橋上編號的木枕有926根,而平均算下來,每名工人僅緊固螺栓一項工作,一天就要蹲起300多次,難度不大,強度不小。
大橋養護作業只能在行車間隙進行,時長不等。記者 石濤 攝
除了緊固,還有檢查,這是一項帶有“蜘蛛人”特色的工作,工人們要穿上長袖勞保服,戴上安全帽,系好安全帶,可謂全副武裝。而檢查的部位除了橋面、軌道,還有橋墩、橋身,頭頂烈日、腳踩鋼粱,是“蒸桑拿”一樣的體驗。記者注意到,檢修中若是需要抬頭向上望,明晃晃的陽光有時會讓人眼暈,而溫度計則給出了另一項數據,上午11時,枕木、鋼梁的溫度已超過60℃。
枕木上實測溫度為61攝氏度。記者 徐焱 攝
檢修和養護工作并非一刻不停的,平均十多分鐘時間,橋上就會有一趟列車經過,這時檢修人員要撤離鐵軌附近,在橋兩側的避車臺暫避,而對于爬上鋼梁檢查的工人,過車時需要做的則是“抓緊”,對工人們來說,這屬于休息時間。
高溫下工作,汗水濕透工作服是常有的事情,他們經常備用了好幾套衣服隨時更換。記者 石濤 攝
記者在避車臺目送了一輛駛過的列車,列車一上橋,就能明顯感受到橋身的抖動,從車頭行駛到身邊開始,風勢就大了起來,一位檢修工告訴記者,橋面上的抖動幅度大概在3至5厘米左右,最好抓牢避車臺扶手,“如果在鋼梁上面感受會更明顯,抖動幅度差不多會達到20公分,過車時感覺像騎馬一樣”。
一輛列車通過大橋,大家停止手中工作提前進入橋上避車臺避讓。記者 石濤 攝
木枕瀝青涂油的工作和螺栓緊固的強度相當,要拿毛刷把70℃的瀝青溶液涂在每根枕木上,60℃的橋加70℃的涂料,再配上直曬的陽光,同樣很快就會“汗滴鋼梁橋”。
防護員守候在鐵軌旁,一趟列車從橋上駛過。記者 石濤 攝
“三伏天氣是木枕瀝青涂油的最好時機,能確保瀝青充分浸入木枕內,所以趁天熱我們要把近千根木枕刷一遍。”工區班長段曉順說,今天要完成100根枕木的涂油工作。
系上安全帶,在距離水面近50米的高空檢查橋梁。記者 石濤 攝
“施工人員請注意,41806次列車已接近,請下道避車。”隨著對講機里再次傳來避車提醒,記者跟隨工人們下道避車。不多久,汽笛聲伴著熱風,從大家面前呼嘯而過,車剛一駛離,工人們很快又進入了工作狀態。
爬上鋼梁檢查。記者 石濤 攝
“手機里的步數統計,一天下來兩三萬步是很平常的事情,一般都會到四萬左右。”面對記者采訪,周子義笑著調侃起來,但他也代表同事們表露了心聲,“工作是很枯燥,也辛苦,但是流再多汗,也要確保橋梁的安全暢通”。
高溫下在橋上工作,很快汗水就會濕透工作服。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