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9月3日至4日在北京舉行。所以電視新聞中出現不少相關報道,報道中有記者前往坦桑尼亞進行采訪,地點是坦桑尼亞境內位于“坦贊鐵路”旁邊的博物館,這個博物館中有不少當年修筑鐵路時的老物件,一位當地老人一邊接受記者采訪一邊講述當年他參與修建鐵路時的故事,我定睛一看,這位非洲老人原來是到央視《等著我》欄目中尋找過中國老朋友的那位“老穆”。
“老穆”,聽著中國人的這種習慣稱呼還以為他是位中國人,其實“老穆”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非洲人——坦桑尼亞人,當年他有幸參與到鐵路建設之中,和中國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而就在今年7月份他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尋找當年援建坦贊鐵路時的一位老朋友“老楊”,那期節目我看了,因為《等著我》這檔公益節目從來沒有外國人到中國尋人的,所以給我留下的印象極其深刻。
這位非洲朋友“老穆”在節目中講述到(大致意思):70年代非洲的贊比亞和坦桑尼亞兩個國家根本沒有便捷的交通,這使得國家經濟發展極其緩慢,結果是中國伸出了援助之手,為他們建設出一條“東起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西迄贊比亞中部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長1860.5公里的‘坦贊鐵路’。鐵路修建了幾年,前去援建的中國人和當地非洲人結下了深厚友誼,而“老穆”和“老楊”就是在那時結下的“兄弟之情”。
“老穆”在節目中的講述非常動情,他說當年中國人帶著機器設備來到坦桑尼亞的時候,當地人都非常興奮,而他參與的工作則是會計,就是每月給工人發工資的活,他一連講了幾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和老楊學算盤”。他說他當時用的傳統計算方法,需要三天的時間才能計算出工人的工資,而“老楊”用算盤居然用時一個半鐘頭,他很驚訝,于是跟老楊學習,他一邊講述一邊用雙手做著打算盤的動作,已經完全沉浸在了往事的回憶之中;第二個故事是“受到老楊的照顧”,他說“自己有一次生病,老楊發現之后趕緊為他請來醫生,然后又去燒開水給他端來服藥”,“老穆”的語言很有畫面感,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他們在一起時的溫暖畫面;第三個故事是“老楊助老穆事業成功”,當鐵路快修建完成的時候,坦國決定選出本國人深造學習,以便中國援建者走了之后讓當地人補上工位的空缺,老楊得知消息后向領導力推“老穆”,而老穆也不負希望通過了考試前往它處學習,誰知這一別竟成了永別。
當年“老穆”學成之后坐著車興沖沖的來找好朋友老楊報喜,誰知老楊已經回國了,老穆深表遺憾,就算他多年后的講述也是神情黯淡,這之后他也曾尋找過老楊,但遠隔千山萬水沒能成功,今年“老穆”68歲了,40多年前那段和中國人結下的情分讓他寢食難安,他決定此生必須要找到“老楊”,于是起身前往中國尋求《等著我》節目組幫忙。但是,結局是非常殘酷的,節目組找到的消息是“老楊已經過世了”,于是一位非洲老人在節目現場悲情灑淚!
“中非友誼長存”,48年前的老楊和老穆也就是20歲左右的青年,老楊和許多援建者一起奔赴非洲進行援建,而“老穆”也只是當地參與建設中的一員,雖然從他們二人身上我們看到的只是“中非友誼”的冰山一角,但二人之間產生的友誼卻是牢不可破的,他們是中非人民長期友好的最真實寫照,所以我覺得人類的情感是相通的、也是相同的,只要真心與人、真誠待人,那別人自會拿你當真朋友。
我們都知道中非友誼有著長遠的歷史淵源,“坦贊鐵路”就是中非間傳統友誼最著名的“代表作”,到現在為止非洲乃至世界依然把它看成是“自由之路”和“南南合作的典范”。而從“坦贊鐵路”建成后的40幾年的時間跨度中我們看到,這條鐵路不僅促進了坦贊兩國的經濟發展和城鄉之間的物資交流,而且鐵路沿線涌現出的不少新興城鎮還成為了各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而現在,隨著一帶一路的縱深發展,非洲許多國家都與中國增進了合作關系,一個個重大項目在非洲各個國家迅速展開,中非合作大勢已成。
“中非合作”是中非傳統友好大背景之下的歷史性選擇,它走的是“共贏”之路而且還深得人心,它既是中非雙方共同的寶貴財富也是中非人民的共同期盼!祝愿2018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圓滿成功,祝愿中非友誼世代長存,同時也祝愿中非合作開啟新的遠大航程!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