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網河北訊(實習記者/孫凌達 記者/馬正鄉)蘇俐是省高管局路政總隊京秦支隊遵化大隊副大隊長。軍人出身的他做事雷厲風行,踏實肯干,轉業到交通系統以來,更是牢記路政使命,扎根高速基層一線,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
打造“學雷鋒愛心執法車”
2005年,蘇俐從部隊轉業到青銀管理處石家莊路政大隊成為一名路政隊員。起初聽到交通系統屢遭媒體報道公路三亂問題,巡查時感覺司乘與路政人員有隔閡。司機都不愿意與路政打交道,遇到就意味著違章甚至處罰。蘇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反復琢磨,開始籌劃如何樹立路政人的良好形象。
蘇俐決心從優質服務做起,他駕駛的巡邏車上備了暖瓶、油桶、水杯、名片等,開啟了“八個一“文明執法模式:辦理案件一次性告知當事人、一個敬禮服人、一張笑臉迎人、一句您好暖人、一杯熱水感人、一片坦誠待人、一張名片幫人、一聲再見送人。
2012年2月24日,蘇俐代表河北高速到北京新華社參加“與雷鋒同行”現場交流活動,與雷鋒24任班長面對面交流。蘇俐深受教育,回到工作崗位,他向領導請示,決心將雷鋒精神打造成路政人的一張名片。4天后,第一支“學雷鋒愛心執法車”誕生,將“學雷鋒愛心執法·樹高速衛士形象”的標語牌貼在執法車上,公開接受社會的監督,搭建起路政與司乘之間的愛心橋梁。
經過探索與實踐,蘇俐創立了巡查十二字方針:逢人必問、逢車必停、逢事必管。他給這項執法方式起了個十分詩意的名字:七步愛心執法圓舞曲:即一看、二問、三記、四查、五助、六訪、七理。蘇俐開創了“三禮工作法”:第一道敬禮緩和矛盾,第二道敬禮處理案件,第三道敬禮好言相送。蘇俐“真誠為民”的暖暖情誼,收到廣大司乘的一致好評。
“學雷鋒愛心執法車”在全國屬于首創,不僅激勵著路政人陽光執法,也起到了很好的社會監督作用。 2018年的一天,一位司機因繳費問題與收費員爭執后報警。蘇俐接警后到達現場了解情況后,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并自己掏出錢給交了費,司機感動得說不出話來。蘇俐服務司乘從一杯水開始,完成了從執法管理向愛心服務的轉變。多年來,他一線帶班巡查100余萬公里,排查涵洞700余次,關閉被打開中央活動護欄50余次,捆綁隔離柵600余次,處理案件300多起,無1件投訴、“三亂”及復議案件,為國家追回路產損失200余萬元,為司乘人員做好事實事11000余件,捐款救助困難司乘700多人,幫助司乘尋回丟失款40余萬,“學雷鋒愛心執法”車隊也成為全省高速路上服務司乘人員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組織“勞模志愿服務隊”
蘇俐在平凡的崗位上深入群眾,幫貧濟困。
一次普法宣傳中,蘇俐發現山頂住著90歲的宋秀英和她57歲的智障兒子,生活極其艱難,吃水要到山腳下用桶拎。蘇俐帶隊為老人家打好井并安上電,解決了老人23年來的吃水問題。
他在承德工作時,遇到一位高截位癱瘓的母親帶著一個10歲的孩子,便資助孩子上學。如今他離開承德已經5年了,對那個孩子仍然念念不忘,隊員們繼續照顧著他們母子。
20年的公益之路,蘇俐帶領“勞模志愿服務隊”行走在高速、社區、山村。目前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時長9萬余小時,多方募集善款100余萬元,受到單位及社會各界一致稱贊。
善美的力量凝聚成家風,在蘇俐帶動下,愛人也省吃儉用,接濟貧困老人和失學兒童,女兒也成長為一名愛心志愿者。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